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


    第(2/3)页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探春忆起去赖家花园的感触:“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又说,“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庚辰本在此双行夹批:“反点题,文法中又一变体也。”

    两位侯门小姐对话,探春虽然聪明却是一派天真,宝钗却是阅历丰富饱经世故的口吻。这是因为探春自小呆在府中,不谙世事,不识稼穑;而宝钗却出身皇商之家,比贾府小姐更早地经历了荣衰兴亡,深知柴米人生的可贵,还识得当票子。因为父亲死得早,哥哥薛蟠不争气,她虽不能抛头露面,但可想而知暗地里是要关心着生意的,因此早已深谙经营之道。

    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关于《姬子》一书,遍查典籍终不可考。俞平伯曾有一篇专论文章中提出,这本书和这句语录很可能是探春杜撰的,“姬子”就是“自己”,这是作者借探春之口在讽刺宝钗,针贬世人。说的是那些见利忘义,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无恶不做,说一套做一套的小人;也讽刺当世“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的治国理念。

    论过学问之后,探春接着提出包干到户的具体方案与远景来:“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

    宝钗听了,笑赞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这毕竟是贾府内务,又涉及银钱,因此宝钗不便表现得太过热心,假装“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做出事不关己状,只是淡淡评价一句,却不参与意见;及至探春和李纨传进园中婆子来,把意思告诉了众人,过后再明确地问宝钗意见,宝钗方提醒:“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探春:那些兴兴头头抱着赢利目的而来的人,开始表现得兴致很高,但很快就会懈怠的;越是善于花言巧语,就越喜欢占小便宜。

    这又是宝钗精于人情世故的表现,但她不肯说得太直白,故意用古文排比说得文诌诌的,仿佛讨论诗词,正如她自己说的:“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三人因人派职,一一指了老祝妈管竹子,老田妈管庄稼,这都是因事取名;及至说到管花儿的人选时,平儿举荐莺儿之母,宝钗却赶紧阻道:“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小看了。”非常谨慎自重,绝不贻人口柄。

    但宝钗并不是一味批评没有建设的人,在否决之后立刻又推荐了一个新的人选老叶妈,一则点明缘故:老叶妈与莺儿的娘极好,有不知道的自然会私下请教,派给老叶妈就等于派给莺儿妈是一样的;二则又卖了怡红院人情,从此会进一步笼络茗烟的娘这个有力帮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