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


    第(3/3)页

    买办每月拿着二两银子替姑娘们买头油脂粉,却不是拖期,就是弄些流货塞责,以至姑娘们只得另用银子买了好的来使;而且还要托付奶妈心腹买来,不然官中的人仍然会把次货弄来,因为不敢得罪了管事的——联系贾芹管道士、贾芸种树等节,我们早已可知贾府上下都是靠山吃山损公肥私的,已经成了例了,买办们替买胭脂,又怎会不以次充好呢?

    而探春蠲了这一项,无疑打破了买办的饭碗,让他们狠狠损失了一大笔固定收入。

    这第五十五回的回目说《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刁奴”可不单指吴新登媳妇一人,想来探春革新不知得罪了多少小人,此后免不了飞短流长,暗地中伤。那王夫人本是耳软之人,过后众刁奴倘或砌词狡辩,搬弄是非,探春未必不吃亏。

    而通过这次改革,荣府各层主子的质素眼光也得到了一次大考验大展现。探春立威,如凤姐之明晓事理、顾全大局者,便叮嘱平儿:“俗语说‘擒贼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法,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回,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而平儿更是豁达明理,事事早行在先了。

    但如赵姨娘之拙智短见,则只惦记着沾光蹭势,得着一点是一点,不顾女儿体面,反来生事责问:“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就不依你?”

    人之愚智立分,高下立辨。

    可叹赵姨娘固然愚昧,王夫人又岂为贤明?书中虽未写刁奴们进谗言等事,然而王夫人守灵回来就仍把家务管理权交还凤姐,抄检大观园之举更是未跟李纨、探春、宝钗商量半句,摆明了对儿女们的不信任,摧花折柳之行为。所以气得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说出一番极为严重伤痛的预言来:“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即便宝钗也觉得心寒,有兔死狐悲之感,遂主动请辞,搬出大观园以避嫌疑,惟有李纨事不关己,不以为意。

    哀哉!当家人一愚若此,大观园末日近矣!

    探春的自卑与自傲

    大观园诗社是《红楼梦》的炫彩华章,钗、黛才情尽展于斯,不相伯仲。然而诗社的发起人却是贾探春。探春有诗才,有品位,有理想,有魄力,遂会有发起海棠社之举。然而薛、林当前,左一个《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右一个《薛宝钗讽和螃蟹咏》,再加上后来者居上的《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和《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什么时候轮得到她出类拔萃?

    在大观园当家,是探春真正为自己争取到的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表现机会。她试图推广新政,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包干到户,新官上任三把火,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管家才能。

    但就这么难得的一回表现机会,也因上有赵姨娘、贾环母子的无理取闹,下有吴新登媳妇、林大娘等有头脸的大管家老奴才的刻意为难,使得探春处处掣肘,有劲使不上,时时有力绌之感。

    与赵姨娘和贾环母子相比,探春堪称是出污泥而不染。无奈有赵婕娘这样的母亲每天聒噪纠缠,让她再清高也潇洒不起来,无论怎么威风、争气,只要赵姨娘隔三岔五来闹一场,提醒众人注意谁才是探春的娘,她就永远洗不掉庶出的卑微。因此心理上不免有一种难以拂拭的自卑与敏感,故而人谓“带刺玫瑰”。

    第五十五回“赵国基发丧银子之争”,是赵姨娘和探春母女矛盾最集中的一次表现。

    也怨不得探春生气,她是正儿八经的三小姐,难得刚刚管家,正得宠趁势。然而赵姨娘进来,左一句“连袭人也不如了”,右一句“你舅舅死了”,分明把探春拉到袭人与赵国基一流身份。气得探春一再强调:“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划清界限,把主仆身份定得死死的。

    探春恨透了自己的出身,从未喊过赵姨娘一声娘,又怎么肯认赵国基做舅舅,“满心想拉扯”?她心目中的舅舅,是王夫人的亲兄弟、新升了九省检点的王子腾,因此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又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这是探春的真心话,大志向,也是她最大的心病。她太想离开这个家,摆脱自己的庶出身份了。

    很多读者因为这一段,都对探春不满,认为她势利薄情,不认亲舅舅赵国基,却硬要攀附九省提督王子腾为舅,这是摆明不认亲娘、不记根本了。

    但是从那个年代的观念看来,探春说的是不错的,王子腾从辈份上是舅舅,所以生日时探春和宝玉都是要过府磕头的;而赵国基只是赵姨娘的亲戚,跟探春、贾环虽有血缘关系,却名为主仆,算不得亲戚。赵国基是陪贾环读书的人,也就是跟服侍宝玉的李贵一样身份,赵姨娘非按着三小姐的头让她去认赵国基做舅舅,的确是奇耻大辱,存心给女儿没脸,所以回目叫“辱亲女”,这是赵姨娘拆探春的台,可不是探春对姨娘不孝。

    探春是庶出,这是无法选择的“污点”,但是凭借她的学识为人,本可以赢得足够的尊重,为自己扬眉吐气;却只因为有个处处拆台的母亲赵姨娘,让她越要争脸越是丢脸,这份委屈,确实难咽。

    世上最痛之事莫过于此,凭你多么争强好胜,血缘出身乃是斩不断的联系,所以探春才有冤无处诉。而这也正是赵姨娘惟一的把柄和最好的武器,开口“我肠子爬出来的,我怕他不成”,闭口“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惟恐众人忘了探春的身分,这可不是众人踩下她的头,倒是她时时刻刻不忘了要踩下亲闺女的头才是。

    她对亲闺女大呼小叫,及至见到平儿进来却满面赔笑,这番前倨后恭,不过是因为怕极了凤姐儿,而平儿又是凤姐的贴身助理,手里有点小权。可是那权力如今已经落在亲生女儿探春手上,如果赵姨娘会做人,含蓄收敛些,背后使阴柔手段向探春求情,探春一则念着亲情,二则为保面子不愿张扬,未必便不会回顾照应。偏偏赵姨娘不识数,敲锣打鼓地闹嚷出来,除了令女儿没脸之外,没半点贡献也赚不到一分便宜。

    倘若探春是男人,即使不能世袭得官,也可以凭借贾、王两家的势力,得到一些差使,做一些成绩出来;然而生为女子,除了嫁人,别无出路。而囿于庶出的“污点”,让这婚姻也多半很难如意,正像凤姐所说:“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这话正与探春自己说的“但凡是个男人”对了榫,遥遥呼应,向读者揭示了探春微妙曲折的心理。

    第六十一回平儿判冤决狱时,曾说“怕打老鼠伤了玉瓶儿”;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家姐妹说荣府故事:“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可见,连下人也都深知探春委曲,虽然是凤凰,是玉瓶儿,只“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这样的评价若落在探春耳中,是欣慰,还是更加悲哀气愤?

    从书中各种伏线以及脂批的透露看出,探春将来的出路是远嫁做了海外王妃,虽然背井离乡仍然属于悲剧范畴,故而将她派在“薄命司”,然而比起迎春、惜春等,已经算是求仁得仁,终于超越自己的出身,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难怪,她放飞的风筝是只凤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