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前文也说过,古代也讲究个时尚潮流,而时尚的源头就是宫里的达官贵人,上行下效,很快民间的人们也竞相饲养蟋蟀。 到了宋朝,开始发展到饲养蟋蟀捉对撕杀,宋高宗赵构就特别喜欢看蟋蟀相斗,为此还下诏选送上等蟋蟀进贡,以供他玩赏之间。 南宋臭名昭著的宰相贾似道,就因这一嗜好被称作蟋蟀宰相,可见当时,无论是官廷还是民间,这种游戏都极为流行。 不过在宋朝这种事儿太正常了,还有因为喜欢踢球当宰相的呢。 这一民间娱乐活动直到现在都依然存在,生活在南方,特别是生活在长三角—带的人们,很多人都玩儿蛐蛐儿。 以前,京城盛产蛐蛐儿,出了四九城就有,虽然胡同里也经常有人卖蛐蛐儿,但京城人大多数不买,而是自己去逮,这才有乐趣。 就跟你谈对象一样,是相亲来的好还是自己追来的好? 而且逮蛐蛐儿的乐趣妙不可言,带上钎子罩子等工具,一走就是一天,在草丛中、砖瓦堆、庄稼地里,循着蛐蛐儿的叫声,轻手轻脚地走去,看准洞口,然后再逮,或探或挖或灌水。 大老远望过去,看着那认真的样子,知道的是在逮蛐蛐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找啥宝贝。 几百年前,明朝的京城人逮蛐蛐儿用的工具有“提竹筒、铜丝罩”。 先捕、再挑,最后再看看斗得怎样,据老一辈的人说,以前在前门城根儿一带就有专门斗蟋蟀的地方。 养蛐蛐斗蛐蛐作为一种文化,可是吸引了一票儿顽主,到了冬天不养蛐蛐儿都不好意说自己是京城人。 如今在京城的蛐蛐儿爱好者,少说也有十几万名,每年还进行各种赛事活动。 当然,沾赌的东西坚决不能碰,养蛐蛐儿就是一乐,乐呵乐呵就够了,可别玩钱,那样兴致就变了。 当然,大部分爱好者就是图一兴趣,还因此交了很多虫友。 过去,蛐蛐儿是帝王将相的赏玩之物,也是平民百姓的娱乐方式,本来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因其能鸣善斗,从上到下无人不爱。 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即使不打斗,在寒冷的冬季,大庭广众之下,人无我有,那也是得意至极。 如今没玩过虫子的人已经很难说出蝈蝈与蛐蛐的区别,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二者差别还是蛮大的,蝈蝈是草绿色不发亮,而蛐蛐是黑褐色且油光发亮! 另外蝈蝈鸣叫响度比蛐蛐大多了,而且相当持久,寿命也比蟋蟀长许多。 再次,蝈蝈如果同种放在一起,通常能自相残杀,不论雌雄。 而蛐蛐儿相遇时会用触角辨别对方,斗架只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当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在众多种类里,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在文学作品里常有提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