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龙源计划-《世纪帝国》
第(3/3)页
真正要改变这个时代,让这个国家长盛不衰,靠的是更多的人才。而他这个明面上的皇帝,实际上的穿越者,要做的无非是影响和引导这个时代的人才,并且把他们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再在一些关键的方向问题上施加一些推动力罢了。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战过后,政府和国家中上层主流舆论再犯中国人的老毛病:盲目自大,夸夸其谈。
几千年的圣人礼法和**统治,早让这个国家习惯了歌功颂德自我标榜。一旦有些成绩,马上就会在上上下下的迫不及待中被吹捧成前古未有的“盛事”。皇帝热衷于“封禅”“上尊号”一类的造神活动,崇尚虚名,大臣们忙于歌功颂德,挖掘“祥瑞”,各个阶层在我自欺骗和彼此欺骗中盲目夸大成功,掩盖失误,在“和谐”中心满意足。
郑宇更担心,自己在铺天盖地的颂圣声中迷失自我。毕竟他也是人而且原本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既不妄自菲薄也从不真的把自己当神。
他清楚,他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有后世信息爆炸时代海量的规律和知识储备,但他终究依然是个人,根植于人性的各种问题他也并不缺乏。
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也不乏人杰,也有历代史料让他们“资治通鉴”,可这些人却都没有摆脱这些宿命。他郑宇就能逃脱吗?
为了避免颂圣之风甚嚣尘上,他对宣传部下了严令,禁止夸大性的宣传,对官方宣传稿坚持亲自审阅批改。他说服北竹发动一大批文人撰写文章提醒国民要保持理智和冷静,还因此让这些人被些激进分子好一番冷嘲热讽。
在内阁和复兴党内高层吹风会上,他也反复提醒过众人“保持清醒”,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切勿空谈,更不要为了所谓的政治需要而说些违心的东西”。
现在看来,至少在内阁这几位实权派上面,还暂时没有出现他最担心的情况。
唐绍仪没有让他失望。
这个人固然为人做事颇为世故,官场上面很是四海,但终究是各原则上不肯让步的。另一时空,他因为和袁世凯意见冲突辞去了民国首任总理之职,与孙中山,蒋介石也多有冲突,却始终不肯低头。
郑宇用他,也有制衡皇权的意思在。现在看来,这个人并没有辜负期望,的确是个敢直言的。
谢忠看着唐绍仪,心里却是有些担心。
他和唐绍仪相识十几年,虽然说不上有多深的私交,却也当得起惺惺相惜。谢忠是皇帝的心腹,自然知道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东西。先帝郑鹰虽然宽容,但私下里对许多性情耿直的官员也多难免有些怨言。
谢忠眼睁睁看着郑宇乾纲独断,一步步把国家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早已把这位年轻皇帝归入了李世民一流的人物。在他看来,此等人固然雄才大略,但内里的猜忍却往往非常人所及,心胸外宽内狭也在所难免。
可现在看着郑宇的表情,谢忠却有些迷惑,总觉得这人似乎真的没生气,反而倒像是有些欣赏。
“少川所言,确是老诚谋国。”郑宇笑着说道,“治国之政,往往看似简单,而要有效施行,却是复杂无比。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有此等暴利,也难免有不法,有贪污,有腐化,有网开一面。不过,我等谋国,既不可草率妄为一意孤行,也不可因噎废食因循放纵。”
“我帝国国战获胜,国威大振,正可借此刷新政治,改良文化,以为国家民族肇千载根基。”郑宇说道,“龙源计划,事关国家兴亡大计,利大于弊,当无可疑。自古好事多磨,欲成此等大事,非有大智慧,大决心,大毅力而不能为。我等切不可知难而退。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既然要做,就要克服万难;可具体到如何做,却要倍加仔细,反复推敲,谨慎推行。”
“今天就好好议一议具体方略,”郑宇见众人都是相视点头,笑着说道,“若是有些关键问题确实无解,那暂时推后实施便是···…但在此前,却要充分讨论,反复推敲。还请诸位畅所欲言。”纟未完待续。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