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全诗内容明确,就是将明妃王昭君的故事讲了一遍:西汉宣帝时,匈奴中有呼韩邪单于向朝廷求婚,愿娶一位汉室公主为妻。皇上当然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去僻疆,于是就想从宫女中挑一个认作义女。而王昭君便站出来说,愿意成为和亲之选。远嫁之日,汉宣帝为之饯行,见其容貌美丽,有勇有谋,十分心仪,很后悔之前竟然没有留意这个美人儿,回宫后遂翻出宫女画像来看。 原来,那时候皇帝选妃不是当面挑选,而是凭画像来定夺的。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就被他故意在脸上点了一颗痣,遂落选。皇上看到自己当面错失美人,龙颜大怒,遂下旨重办毛延寿;然而皇令如山,悔之晚矣,王昭君到底还是远嫁了。 昭君死后,葬于今呼和浩特市郊,背青山,傍黄河,其墓曰“青冢”——青与黛,岂非同为三生石畔旧精魂乎? 诗中说昭君“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因明妃生得太美丽,注定了红颜薄命,只能自叹无运。 而黛玉自称“红颜薄命古今同”,与明妃同命,那该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六十三回到六十九回中间插入了“红楼二尤”的故事,把时间拉得很远;但是笔触一回到荣府事后,就立刻又以诗词开篇,黛玉咏絮词中更有“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再提“东风”,朔气凛然。显然因为君权而使命运发生逆转,谜底呼之欲出。 (四) 第四首咏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绿珠的故事见于《乐史*绿珠传》,西晋洛阳巨富石崇,以十斛真珠购得歌妓绿珠为妾,藏于金谷园中,日则艳舞,夜则笙歌,还曾合作歌舞剧,堪称我国最早的词曲制作夫妻档。而两人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昭君曲》,正和黛玉《五美吟》中的王昭君相应。 且说绿珠艳名远播,石崇富可敌国,这两条理由都足以让别的男人嫉恨,尤其是比石崇更有势力却没有艳福的男人。赵王司马伦多次使人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不允,且勃然说:“绿珠吾所爱者,不可得也!”后来赵王之亲信孙秀罗织罪名,兵围金谷园,石崇遂哭着对绿珠道:“我为你成了罪人了。” 这时候,绿珠原本有三种选择:一是把自己献给赵王,解了石崇燃眉之急;二是与石崇并肩顽抗到底,效法梁山伯祝英台做一对亡命蛱蝶;第三,就是干脆装聋作哑,守着弱女子本份,坐山观虎斗好了。然而,这也就正应了石崇的那句话:我为你而获罪。 结果,绿珠做了第四种选择:“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甫句),以此来免石崇之祸。 可叹的是,绿珠跳楼了,石崇也仍未能逃脱被捕斩首的命运,临终之际,他说了真话:不是绿珠害我,是财富招祸——即使没有绿珠,赵王也会找其他的藉口对石崇图财害命的,不是石崇为绿珠所牵累,恰恰相反,倒应该是绿珠为石崇而殉葬了。 明义《绿烟琐窗集》中收录《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是后世红迷探佚结局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其中有一首诗借金谷园典故云: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同样是用金谷园故事来照应红楼人物,绝非偶然。那么,这两首诗中的绿珠与石崇,又到底指的是书中的哪一对苦命鸳鸯呢? 想弄清绿珠身份,不妨先弄清石崇是谁——且看《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一回,宝玉做了一篇长长的《芙蓉女诔》,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文字: “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 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诔文很长且深奥难懂,但是我说这几句是全文最重要的一段,应该没人反对。因为后文写了黛玉从花丛中走出,抛开长长悼文,单挑出“红绡帐里”、“黄土陇中”一联评点;因此脂评特笔标注:“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由此可见这一段话有多么重要。 但是作者这样郑重提醒读者注意的,真的只是“红绡帐”或者“茜纱窗”的区别吗?当然不会。所以这段描写的真正用意,是要大家注意后面这一句“汝南泪血”、“梓泽余衷”。 历史上不同朝代有过很多位“汝南王”,我怀疑这里指的应该是为自己的宠妾碧玉写过《碧玉歌》的西晋汝南王司马义,也是“小家碧玉”典故的由来,传诵最盛。“碧玉”正可指“黛玉”,而歌中“芙蓉凌霜荣,秋容故尚好”又与“芙蓉女儿”相映。 而“梓泽”是金谷园的别名,所以这里是代指石崇。宝玉在这句诔文中,自比保不住绿珠的石崇,余恨难言。 既然石崇是宝玉,绿珠自然呼之欲出。书中晴雯被王夫人羞辱而死,但是并不存在有强权向宝玉争夺晴雯一说,脂评既然说“实诔黛玉”,可见宝玉要借这篇诔文表达的,其实是失去黛玉的悲感。黛玉,才是真正的绿珠。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黛玉在诗中借绿珠典故,写出绿珠为石崇而死,都只为前生因果,如今同赴黄泉,也不算寂寞了。这正是脂批说的“万苦不怨”,黛玉对于自己和宝玉的感情,是至死不悔的。两人本是来自太虚幻境,为还泪而来,泪尽而逝,终究还要同归幻境,这不正是“前生缘造”么? 而明义的诗则反过来说,那宝玉当年跟石崇一样,为了黛玉而得罪权贵,如今黛玉香消玉殒,宝玉却没有同归,理当惭愧,还不如当年的石崇呢。其中“王孙瘦损骨嶙峋”句,可与甄士隐所注《好了歌》中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之语对看,脂砚在这句后面原有“甄玉、贾玉一干人”的批语,可见宝玉此后曾经一度沦为乞丐;而“青蛾红粉归何处?”指的当然是黛玉,也就是说宝玉瘦骨嶙峋之际,黛玉已死;“惭愧当年石季伦”,则暗示了黛玉之死正与石崇祸累绿珠一样,或为宝玉所累——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是绿珠的美名替石崇招祸,宝玉是被黛玉所累。 将绿珠诗与明妃诗同看,再联系此前《都是扇子惹的祸》一文,黛玉的结局越来越清晰了:宝玉可能将黛玉之诗题写在扇子上流传出去,被强权看见,最终阴差阳错迫使黛玉离开宝玉,逼得黛玉以死明志,而宝玉却也因此招祸,未能幸免于难。 (五) 第五首咏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堪称是五美中最幸运的一个,是一出完美的喜剧。黛玉自称选这五位的原因是其“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而红拂作为压轴之作,显然是“可羡”的那位。 第一句“长揖雄谈态自殊”,说的是李靖拜访杨司空,只长揖不下跪,不卑不亢,谈吐不俗。“美人巨眼识穷途”,是说红拂独具慧眼,识英雄于末路,并不以李靖的身微运蹇为意,却一眼认定他是可以托付终身的真知己。后两句则引用的是红拂的原话,说尸居馀气的棺材板儿杨素怎么可以困得住巾帼英雄张出尘呢? 为了“女丈夫”三个字,很多红学家认定这首诗指史湘云。但是就像我们前几篇所分析的,如果西施、虞姬、昭君、绿珠都指的是黛玉自己,那么没道理最后一首红拂却写别人。可是林黛玉,或者说曹雪芹为什么要选择红拂来压轴呢?难道只是为了照应“怡红快绿”四个字,所以就要写一位绿珠,再写一位红拂么? 我最早看到这回觉得很惊讶,西施投水而死,虞姬是自刎而死,绿珠呢跳楼而死,昭君呢出塞之后抑郁而死,只有红拂成了一品夫人。而且是一个私奔的侍妾,非常勇敢,最早的自由恋爱主义者,追求个性解放,似乎和黛玉没半分相像,即便与红楼其他诸钗也格格不入。为何林黛玉会选择红拂入诗呢? 但是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做了昆曲编剧,通过对昆曲资料的学习,无意中发现曹寅原来也是一位剧作家,著有昆剧角本《北红拂记》,真是豁然开朗,有如他乡遇故知一般的惊喜。 我们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因为人物实在太逼真太生动,以至于让我们常常忘记宝黛钗是虚构的人物,而当她们是真实的历史存在;然而红拂的出现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小说就是小说,无论如何都会打下作者的烙印。曹雪芹饱读诗书又喜爱昆曲,祖父曹寅的剧作不可能不熟读,于是在撰写《五美吟》的时候,就会本能地选择了红拂压轴,也正符合了作者“为闺阁昭传”的初衷。 曹寅《柳山自识》云: “壬申九月入越,偶得凌初成填词三本。三人各为一出,文义虽属重复,而所论甚快。笔仿元人,但不可演戏耳。舟中无事,公之梅谷同好。因为之添减,得十出,命王景文杂以苏白,故非此无调侃也。庶几一洗积垢,为小说家生色,亦卒成初成苦心也。” 凌初成,指的是明代才子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空观主人。明朝浙江湖州人,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剧作家和雕版印书家。一生著述极丰,有杂剧《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13种;传奇《衫襟记》、《合剑记》、《雪荷记》3种;经学和史学著作《圣门传诗嫡冢》、《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汉异同补评》、《战国策概》等;文艺评论著作有《西厢记五本解证》、《南音之籁》、《燕筑讴》等;其它还有《赢腾三札》、《荡栉后录》、《国门集》、《国门乙集》、《鸡讲斋诗文》、《已编蠹涏》、《东坡禅喜集》、《合评选诗》、《陶韦合集》、《惑溺供》等。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是他的拟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两书,与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 曹寅在康熙三十一年秋天进入浙江时,于途中船上深读凌濛初所作《北红拂记》、《虬髯翁》等,遂做了一番编辑删减功夫,将三人各传合成一本,并请王景文加上苏白科诨的部分,使其完整,脱离案头剧本而成为舞台作品。 昆曲讲究“无丑不成戏”,一定要有科诨的成分,曹寅或是不谙苏白,或是不擅俚语,于是命王景文做了这部分工作,追求演出效果。可见曹家也是养了家班的,“命王景文杂以苏白”,用了个“命”字,可能这王景文是他家中的伶工,或是班头之类。 黛玉《五美吟》以红拂压轴,显然就是曹雪芹向先人致敬的一种方式了。 红拂的故事发生在隋朝末年,她本是权臣杨素家中的一名歌妓,原名叫作张出尘,因为常常手执一柄红色拂尘而得名红拂女。杨素权倾天下,人人都要投奔他,争做他的门生。有一个叫李靖的人呢,有一天就来投奔他,对着他只作揖但是没有下跪,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谈了很多天下形势和应变之法,希望能够得到重用或引荐,但是杨素本身是一个无能的人,他是瞧不起这种有志之士的,他在乎的是阿谀奉承,所以就对李靖很冷淡。 当晚,红拂女私下找到李靖借宿的客栈,说:“杨素是不可能欣赏你的,不如你带我走吧。我觉得你将来一定会成大器,我愿意扶持你,你带我私奔吧。”李靖吓坏了,他觉得这位杨大人的侍妾三更半夜投奔我,瓜田李下说不清啊,就问:“那大人知道了怎么办?” 红拂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意思就是说:“他比死人就多了一口气了,不用担心他。而且我带了很多钱来,很多珠宝,可以帮助你。”李靖一想,有财有色啊,而且不走也说不清,那还不如走呢,就连夜带着红拂私奔了。 后来,他们又得到了虬髯客的资助,人称“风尘三侠”;再后来,李靖投奔李世民,屡建战功,助其完成大业,做了大唐的开国功臣,得封卫国公,红拂女张出尘也做了一品夫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