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能吃上红薯那可不是盛世中的盛世。 当然了,作为功臣的施奕文功劳自然没有被埋没,心情大好的朱由校,一开口就赐了他白银千两,追授先人官职诸如此类的赏赐之后,官位还是那个宣慰使的官,嗯,这个官好,土皇帝啊,就是拿着一品大员,施奕文也不乐意去换。 不过,魏忠贤的脸色似乎有点儿不对啊! 谢恩时,魏忠贤的脸色让施奕文的心里“咯噔”一响,他顿时明白了,这人是忌讳上了自己,这可不是好事,毕竟,将来很多事情还是要仰仗他的。 其实相比于皇帝的欣赏,施奕文才不想趟大明朝的这池子浑水呢。他也就是关心这池子水里的鱼,不想他们饿死。至于池子里的那群王八的死活,和他有个屁关系。 这池子里头,水深王八多,还是少沾为妙,要是池子漏的不行了,正好换个船主当当倒也不错。 但是在船还能走的时候,还是得讨好一个总管。 得,当天晚上,施奕文就拎着东西去拜访魏忠贤了,和上次门房侯见不同,这次到门房显然是得了吩咐,直接被领进了书房。 前脚刚进书房,就听到魏忠贤说道, “你小子行啊,献了这么两个好东西,皇爷这下可是高兴坏了,今个儿一下午,都在那念叨着你小子的好呢,好嘛,这事好嘛,就连咱也跟着高兴极了。” 话里说的是夸,可道的却是刺,尤其是魏忠贤不咸不淡的话语,更让施奕文心里跟明镜似的。 “九千岁,这事是下官疏忽了,先前应该和九千岁您打个招呼才是,不过下官当时寻思着,东西是好,可再好的东西,只是搁在宫里头的,那又是什么好东西呢?九千岁有所不知,就像红薯那样的好东西,早在万历年间的时候,福建巡抚就下令推广过,用于救济时荒,可九千岁是否知道,为什么直到现在,就连黄尚书那样的福建人都不知道红薯是什么东西?” 施奕文的话倒是勾起了魏忠贤的好奇心,于是他便问道。 “哦?这是为何?” “回九千岁,这事说起来再简单不过,官府推广,无非就是印出一些册子,再弄些种子,即便有了部分地区官府的推动,但是真正栽种甘薯、主动不间断传种甘薯的还是农民,只是这种途径,难以迅速传种红薯传播到庞大的帝国各地,毕竟,种苗的传播、种植技术的推广都需要时间。况且,引进新的作物,虽然可以让百姓糊口,但是大明不少农民都是租种地主的土地,他们缴纳的地租可都是高粱、小米、稻谷,要是红薯只能用于自家糊口,那百姓自然也不会积极种植……” 对施奕文说的这些,出身民间的魏忠贤当然能够理解,官府办事,什么时候办利索过?让他们推广东西,不过也就是说说而已。红薯不能交租的话,百姓顶多也就是在地头墙角种点糊口。 “这么一说,难不成这事就是白欢喜一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