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三九回 俏女儿乔装奔府学 假小子赶巧过家门-《大明王朝妙锦传》


    第(2/3)页

    妙锦眉眼儿里透出盈盈的笑意,点了头。

    慧聪气中含笑,道:“你这丫头,真是的。早知你这么不省心,我就不把这衫子借你穿了。”

    妙锦眨巴眸子,赶忙讨好:“慧聪哥哥,我去去就回。”

    慧聪无奈叹气:“下不为例。”

    “好好好。慧聪哥哥你最好了。”妙锦扯他袖子笑着说,撒脚欲去时,慧聪又开口唤了个“嗳”字。于时她回头朝他会心一笑,如数家珍地回应,“我知道了——留心这衣衫,别弄破了,这可是当年你娘熬了一个月,亲手为你缝制的。这可是你唯一的念想……慧聪哥哥,你就放心吧。”

    智聪欣然一笑:“你这丫头……路上当心,快去快回,小心又招你娘修理。”

    妙锦笑而未语,只朝他摆摆手,自顾下山去了。

    慧聪望她远去,仰头自语:“娘,瞧那精灵,可是有孩儿当年几分形状?”言罢,释然一叹,自入天界寺去。

    却说,打一早慧聪出去,那智聪就一直猥猥琐琐跟了梢。方才二人所言,俱被隐匿于林中的他听得清清楚楚。故而,妙锦这一去,自然引了他的视线。何况那小邪货昨日又受了家姐孙氏嘱托,更是有任在身。

    但见他探出脑袋,瞄着慧聪进了寺门,又回头望向妙锦背影,嫉言妒语地嘀咕:“素日那衫子爱得跟宝儿似的,何时竟与那死丫头穿了?”说着,便紧紧跟了过去。

    如此一来,自是“前有雀儿蹦跶,后有猫儿瞄着”。

    虽说从天界寺到应天府学路途再是不远,却也要走上几里路,其中更要经过不少街市桥梁。那孩子一路上欢欣雀跃,俱是抄了近路。途经南乾道,路过同馆和净觉寺,一路沿三山街向东而去。未出多少时候,又过镇淮桥,一通穿街过巷,竟不知不觉来到了大功坊下。

    常听人说,当年那禹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而这孩子自打能独来独往至今,已不知路过这家门多少回了,却也只是个过客而已。

    此时,只见打头顶飞来一只佛法僧。那鸟儿虽只有巴掌大小,却生得通身的彩羽。自妙锦上空盘旋了几圈后,落在了牌额边的石沿上,直冲妙锦喳喳鸣叫。那动静虽不是悦耳动听,却好似在倾诉什么。

    “小雀儿,怎么又是你呀?”这话听上去,感觉他们之间很熟识了。

    那鸟儿依旧冲她鸣叫。

    妙锦又问了话:“每次都能遇见你,难道说你家就在这儿吗?”

    那鸟儿又叫了两声,竟飞下来自在妙锦头上盘旋,硬是把这孩子逗得笑出了声来。

    旋即,她朝那佛法僧探出了手指,却未料到那小精灵通了人性一般,悠悠落在了上头,又引来妙锦清脆的笑语。

    且说这会子,智聪远远猫在巷子里正瞄见这一幕。只见他反复揉了眼睛,似是刚睡醒似的,错愕自语道:“小妖女,真真是个小妖女!”

    再细瞧时,又见那佛法僧在她手上轻啄两下,随后振翅朝东南飞了去。妙锦也跟着雀跃起来,一路向东追去。下到来到魏国公府门前时,那鸟儿竟落在了府门的檐角上,依旧是俯视着冲她鸣叫。

    这一幕看得智聪瞠目结舌,旋即暗骂:“小妖女,真是不知死活。”

    但听妙锦冲那小鸟仰头笑问:“难道这里是你家吗?”那鸟儿听闻,自顾用尖嘴啄了檐瓦。妙锦笑出了声,指着笑道,“吹牛皮,我还说这是我家呢。”说着已笑得前仰后合。

    “何人在外喧哗?”这声音打门内传来。随后,偏门咿呀而启,只见徐棠打门内跨了出来。

    妙锦自知扰了府中清静,便连忙朝他施礼:“小女……”话刚脱口,又立马改了口,“小生一时莽撞扰了府内清静,还望老伯包涵。”

    徐棠见那孩子明些事理,便和颜问:“你是哪家的公子,大清早的就满街耍戏?”

    “我……”妙锦竟不知如何作答。

    这会儿,偏听院内又有人唤:“棠伯,车轿可是备好了?”

    徐棠闻声忙向内回应:“啊……早就备好了。”

    此时,那门内之人探出头来,正是赖婆子。这会儿只顾着对徐棠说话:“那就赶紧叫他们在东门候着吧。夫人这会子已把四公子拖起来了,吃口早饭便过去。”

    “知道了。”徐棠一面回应完,一面又朝妙锦摆了手,笑道:“快家去吧,过会子街上人马一多,当心磕碰。”

    妙锦朝他笑应:“是,老伯。”言毕打恭,转身朝东南方向去了。直引得那佛法僧一路追随了去。

    但说徐棠望那背影,竟然皱起眉头来。随后又拍着脑门自问:“这孩子像谁呢?……”

    见徐棠欲进门去,智聪便溜溜赶上前来。他一面盯着妙锦远去,一面又忙唤了徐棠。

    徐棠见是这妖物,忙挤出三分笑态来,一面打恭一面寒暄:“哟,原来是夫人家弟。失礼,失礼。”

    智聪趾高气扬,“我有要事见姐姐。”

    “即是如此,快快请进。”徐棠忙引路,智聪又自顾向东南瞧看了一眼,转头进了门去。至于他进府去,所说何事,容后再述。

    只说妙锦刚出徐府东头的牌坊,又行不过半里,就见秦淮河流经的泮池北岸有一座高耸的三开牌坊——那里,便是应天府学。再望东几步的行脚,便是每季会试的贡院了。

    妙锦见了,便兴致勃勃奔将过去。

    当她到时,府学大门尚未开启,一时只能就近走上泮池上的一座三拱石桥上候着。

    此桥时名“问道”,单说这桥头两边的石柱上各刻三字铭文,分别摘自孔仲尼和韩退之的至理名言,甚是耐人寻味。

    左柱镌的是“学而思”,右边刻的是“勤为径”。此桥东边更有一桥相对,时名“正心”;那桥往东,便是贡院。这泮池南岸便是那王谢两大世家旧邸“乌衣巷”,以及一时香艳云集的青楼歌苑,时名“秣陵春坊”。至于再望南,便是那白鹭洲了。

    此时,一河两岸,南北相照。使得妙锦再望府学门外的那牌楼时,顿觉无上神圣。但说那牌楼居中者高三丈有余,丹柱金瓦,翘角宽楣,上嵌匾额,书有“大正文枢”四字,乃是朱元璋御笔亲题。且牌下左右二柱各有一联:

    『千古诗书传天下,字字皆为才学章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