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前朝大儒-《碧溪传人之邪体》
“儒门气剑扬!”谢五爷趁胜追击,朝着重伤的阴阳秀才,猛地剑指轰去。白色的儒门气剑朝着阴阳秀才掠去,已经失去一条手臂的阴阳秀才,却因为剧痛而有些分神,只是那瞬间的危机来临,却让阴阳秀才在瞬间感觉到了,他立刻做出了反应,那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应急反应,只是他猛地伸出手臂,五指大张,试图以玄冰战甲来阻拦对方的攻击。这是这场厮杀里,阴阳秀才做出的最大的一个失误。若是他还处于自己理智的状态,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可是已经处于半疯癫的状态的他,已经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自己了。
数重玄冰甲瞬间覆盖在了阴阳秀才的手臂和手掌之上,形成了一重重坚硬的铠甲,外围还有一层浓郁的血色寒气。有这重重防御,阴阳秀才自信可以阻拦下谢五爷的一击。可惜他遇到的是,舍弃了先贤圣卷的谢五爷。那卷先贤圣卷乃是谢五爷在发迹初期,走南闯北,四处游历时,偶尔间从一个盗墓贼那里,以一根小黄鱼换来的。
那时的谢五爷已经有了相当的眼力见识,他一眼便认出了那看似残破不堪的竹简,恐怕是一件千金难易的儒门至宝。只是那卷竹简上似乎被高人用某种秘法,给掩饰了浩然正气,否则的话,根本不会看上去那么残破。也若非以秘法掩饰了浩然正气,恐怕那个盗墓贼也不会以这么便宜的价格,便将其卖给了谢五爷。
谢五爷那时的见识也广,他从竹简的成色和上面残缺不全的文字,进行推理和分辨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卷竹简绝非寻常之物,它极有可能是前朝大儒范文正公留下的墨宝,由他用自身精血绘制的儒门经义,属于流传极少的宝物。范文正公乃是前朝大儒,此人文武双全,上马为将,下马为相,文武两职都曾经担任过。他年仅二十四岁,便进了二甲进士,名列当年第二十四名,可谓是少年才俊。
当时的范文正公被皇帝赏识,年纪轻轻便编入了庶吉士,可谓前途无限光明。可是不久之后,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只能由太后临政,朝廷大权实际由太后掌控。而这段时间内,颇有才干的范文正公也得到了太后的赏识,不到三十岁便已经升任巡察御使了。
在前朝的官职里,巡察御使属于典型的职低权高的类型,巡察御使品阶只有从六品,可是权力却极大,可以从各种方面,对朝野大小官员进行弹劾。范文正公不到三十岁,便已经是巡察御使,可谓羡煞了同科的进士。
只是五年后,已经升为巡察御使的范文正公,忽然发现,新皇已经足够亲政,可是太后却依然不愿意放权,于是他毅然上疏,要求太后撤帘归权,让新皇真正执政。而政坛老手的太后,却没有对他进行喊打喊杀,只是将其贬出京城,远放淮南为通判。从品阶上来说,还是升官,可是实际上已经让他远离了政治中心。只不过此后京城里,便开始了进行要求太后归政的行动。
范文正公在淮南楚州为官,兢兢业业,为官清廉,又将领地内的常年泛滥的淮河支流治理好,因功绩升了一级,成为了楚州知州,正五品的存在。而那时,京城之中,波云诡谲,新皇不耐太后常年干政,暗地里联络朝臣准备进行逼宫,而范文正公也因为被召回京城,成为了皇城勋卫使,掌控了京城的一支武装力量。
在后来的“龙虎宫变”里,支持新皇的禁军和支持太后的二圣卫,在皇城附近进行了激战,最终是范文正公带领了皇城内卫这支生力军,参与到战场,平息了战局。龙虎宫变之后,太后被剥夺了所有权力,搬到深宫,不能再过问政事。而新皇真正掌权,此后论功行赏,范文正公被封为了吏部郎中。
此后的朝局变化,范文正公在吏部、吏部、兵部等几个衙门不断调动,也曾经因为过于正直,而被贬出京城,外放为官。只是他政绩颇佳,不到多时又会回到京城为官。
在他四十九岁那年,西北一带的塞外部落天蛮部宣布脱离前朝的控制,独立建国。天蛮国更是出兵伏击了边关运粮的部队,劫夺了三十万石军粮。此事一出,新皇大怒,宣布调兵围剿天蛮国,谁料前线将帅失合,六万精兵陷入敌阵,连带着主帅等六名高阶将官,全军覆没。
土蛮军气势大盛,直接掳掠边境六州,大有把西北一带打穿的势头!值此危机时刻,范文正公主动请缨,带着数万禁军驰援西北。来到西北重镇镇蛮城之后,范文正公并没有立刻起兵复仇。他先是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祭文,并在城里诸多寺院为阵亡将士超度,大大缓解了西北军民的恐慌。紧接着他立刻开始进行军事调动,将带来的数万禁军填充入已经被打残的阵线,并安抚当地将士,排查奸细。
范文正公的举动,令朝中一些官员极为不满,他们上书弹劾,要求换一名有血性的官员去报复血恨。只是当时新皇对范文正公极度信任,主政的宰相吕单之又颇为赏识范文正公,所以那些弹劾的文书不是留中不发,便是被驳回不用。
土蛮军后来几度进犯,均被范文正公打回,范文正公也没有主动进攻,唯有将西北前线六州,打造得如同铁笼一般,令土蛮军这头野兽无处下口,在进犯几次后,只得上书求和。虽说土蛮国开出了不少苛刻的条件,可是新皇却对战局非常满意,同意议和,并且将范文正公召回京城,进封吏部尚书。
只是后来朝政变化,权力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素来支持范文正公的宰相吕单之在朝局斗争中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了。他本就是三朝老臣,年纪已经大了,朝争失败后,他更是心灰意冷,致仕归乡。而范文正公也面临了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