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配套-《工业之流光岁月》


    第(2/3)页

    八九十年代,不管你是胶卷或者初级的数码相机,都不可能像几十年后那般,可以通过机载的液晶屏取景,此时只能使用传统的光学取景器目视取景,更不可能说拍了之后就立刻通过相机自带的液晶屏看到照片效果。

    而既然不打算在相机上配备液晶显示器这种高大上的东西,那想要看到所拍摄的照片,就只能把相机连接到电脑,通过电脑来预览图片效果。

    如此,图像的后期数据合成工作大概就可以交给电脑去做,PC电脑的数据处理能力或许比不上中大型机、超算这些存在,但要做简单的照片合成,而且还是根据规定好的数据算法来走,它真心不是什么难事儿。

    严格来说,早期的数码相机要能够用起来,它和PC电脑之间是肯定割舍不开,除了数字照片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后处理以外,照片的预览也需要用到显示器,这又要和电脑扯上关系。

    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显示彩色图像的电脑,那要在87年才由苹果公司推出,虽然瑶光2计划要拥有该项能力,但它原本计划推向市场的时间也至少要等到86、87年左右,还得再等等才行。

    不谈电脑色彩显示问题,单说数码相机的图像照片预览,其实通过普通电脑,或者把数据转换一下通过彩色电视也都能做到,这问题倒是好解决。

    说一千道一万,显示器上面只能是预览,要想看到真正的照片实物,那就只能是等到纸质照片出来的时候才能看得,这时候就要说起另外一种数码相机周边设备:彩色打/冲印机。

    在八十年代这个时间点,要像实现数字照片的彩色打/冲印,这绝对是相当困难,此时还没有彩色打印机,全都是清一色的黑白打印。

    仔细推敲之后发现,要实现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的产业升级,所需要配套的东西确实太多。

    前前后后、方方面面都需要跟上,至少在彩打这方面,汪正国之前就没有考虑到,要不是这次突然想起,那还不知道又得是什么时候才能把这问题考虑到。

    就这时候看来,制约相机数码化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相机本身,通过前期技术积累能做出可堪使用的产品,但相机所拍到的照片不能输出成实物,这才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人们拍下照片之后几乎很少会去打印出实物照片,大多都是保存在数字存储设备里面,要看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打开手机、电脑、平板之类的设备就行了,方便、快捷。

    不知道皱着眉头思考了到底有多久,直到泡脚盆里面的热水都冷了,这一个激灵才回味过来,赶紧擦脚、倒水。

    当洗脚水哗哗地流进下水道,汪正国感觉现在投资到相机上面的资金就和这洗脚水没两样,都是哗哗地往外流,却因为各种原因制约,短时间之内还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可能.....

    “拿出去,你这个脚冰冷,弄开。”

    居然还被人嫌弃了,这就很是尴尬,不就是刚才泡脚的时候忘了时间,把热水泡成了冷水,把本该热乎的主脚泡成了常温状态嘛,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