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恩怨-《工业之流光岁月》


    第(2/3)页

    必须要清楚的是,歼七系列改进和研发一直都是123厂属设计所在负责,巅峰时候的设计所大概有设计人员有200多,总共人员1000余人,各种配置齐全,部门完备,工程经验丰富。

    最为关键一点,由于歼七有出口订单的关系,设计人员还经常出国,能够接触到国外航空技术,眼界之开阔,思维之先进,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这绝非闭门造车的蜀都所可以相比。

    正巧此时空军对奉天所的歼八进度已经滋生不满,在得知埃及的米格21可以实现全天候作战,而此时双发平头歼八还只能白天作战,于是就有了仿制念头,这便是歼七三的开端。

    而项目开始研究的时候,军方更是喊出了采购一千架歼七三的口号,这让一直负责歼七系列开发和生产的123厂兴致高昂,本以为靠歼七三这个大项目,123厂就可以迅速发展壮大,并完成对蜀都所的吞并。

    然则造化弄人,高层似乎有些其它的考量,居然把歼七三项目给了从未接触歼七战斗机的蜀都所来主导,以此作为歼九下马的补偿。

    就看看这结果,123厂要是能高兴才怪,原本摆明要被自己吞并的蜀都所居然咸鱼翻身,不仅没被吞并,而且还抢走自己碗里最大一块肉,这就是屠总师对蜀都所不满的根源所在。

    回头说歼七本身,基于123厂和蜀都所对歼七三项目的不同定位,也就成了屠总刚才毫不留情损汪正国的原因所在。

    在屠总的定位中,歼七三直接简单测绘、生产就行,之后将集中精力对歼七系列进行大改,在他看来,歼七三的机头进气构型本就落后,没有多大潜力可以挖掘,除非进行大改。

    另一边,此时的蜀都所没了歼九项目,好不容易才有一个项目可以争取,若仅仅简单测绘,这一方面是对设计研究所的侮辱,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测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搞定,那么在此之后的研究所又靠什么吃饭?

    最终,就提出了在埃及弄来的米格21MF基础上,逆向机体结构、气动,但是对内部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提升歼七三的作战能力。

    不改变气动设计的情况下,还能大幅度提升米格21系列战机的作战能力,反正汪正国是不清楚自家老爹当年是怎么说服高层同意这个方案。

    或许.....或者这就是蜀都所的天赋吧,后续的十号项目,不也同样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实现虎口夺食,区别在于十号最终成功,而歼七三失败了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