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换弓之议-《历史扳道工》
为了不让这个时代的宋军在进入火器化的大门后,也发生象清军那样的荒废肉搏战那样的事,孙珲在增加冷兵器部队人数的同时,刻意的强化了火器部队的近战训练,使每一个炮手和火铳兵都能够熟练的使用自己的防身冷兵器。当然,作为一个成功的幕后操纵者,他把这一切的功劳和名誉,都给了贾似道。
当演练结束时,孙珲看了看高达,发现这位以前傲慢自大的将军,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高太保,觉得这‘劈山军’可有能为乎?”贾似道笑着向高达问道。
“如此犀利之火器,确有劈山之能。”高达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那么我这‘劈山军’便交给你了,”贾似道看着高达说道,“加上你招募来的精兵,六万之众,收伏交趾,应该不在话下吧?”
“末将愿为我大宋尽收交趾之地,永除南疆之患!”高达沉声道,向贾似道深深一拜。
“好,我当以王爵候将军凯旋归来。”贾似道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一句话却令高达身子一震。
高达的护卫当中,一身鲜亮甲胄的董金虹看到高达的样子,不由得有些不以为然的噘起了嘴。
演武结束,高虎回到自己的衙中,刚坐下歇息没多久,便有人前来通报,称马步军统制岳纶来访。
一听到岳纶前来,高虎面现喜色,“快快有请。”
岳纶是岳飞的直系后代,武艺高强,贾似道援襄时他在援军中为禆将,襄阳大战时以阵斩元军大将阿里海牙闻名,升为禁军统制,和高虎一见如故,二人在一起经常谈论武备,此次南征,岳纶也率军参加,是“劈山军”的护卫部队主将之一。
“老岳来的正好,快看看我写的这个,有无疏漏之处,帮我再润润色。”看到岳纶进来,高虎忽然想起一件事,取出一卷书稿给岳纶看。
“建议军中统一装备渤海弓和渤海式重箭?”岳纶吃了一惊。
“对。按我大宋兵制,军中所装备的长梢角弓,步射弓上弦后通长4尺7寸,弓力有七、八、九斗三等(约合70—90磅),骑射弓上弦后通长4尺2寸,弓力有六、七、八斗三等(约合60—80磅),而实战中,为求能以最大射程破甲杀敌,步、骑弓均以头等弓为主要装备,无论步弓还是骑弓,所配战箭全长二尺七寸(约85厘米),重九钱至十五钱不等(约45克—75克),以二尺五寸(约75厘米)为引满弓的拉距。虽能保证射速,兼顾射程。然而以此轻箭辅强弓,轻箭所能吸收的弓力有限,非但无以发挥强弓之力破甲伤敌,反倒使多余的弓力直接作用于弓本身,造成损耗。”
高虎见岳纶听完自己的话后只是笑了笑,便走到兵器架前取下两张角弓,一张是宋军常用的长梢角弓,而另一张则是高虎自己习射常用的渤海弓。两张弓弓梢上标识的文字表明它们都是拉力九斗的弓,只是在全长达到五尺二寸的渤海弓面前,那张四尺七寸的宋军长梢角弓未免显得清秀了点。
岳纶分别使用宋军长梢角弓和渤海弓,搭配宋军常用的重约15钱二尺七寸破甲战箭和20钱重的三尺二寸渤海破甲重箭各两根,分别射击30步外3寸厚的人形松木靶。尺寸较大的渤海角弓在射击15钱的宋军破甲战箭时,击中目标后的入靶深度和宋长梢角弓射出的箭相比差距并不明显,但当二者换上渤海破甲重箭后,渤海角弓的弓形设计所蕴藏的优势立即显示出来:由于弓身长大,渤海弓的满弓拉距可以达到三尺,岳纶发现,当他把渤海角弓拉开到大约二尺五寸的拉距再往后直到拉满弓,拉感不仅没有显得僵硬,反而相当柔和,这是由渤海弓反翘大长梢杠杆作用所带来的省力效果。加上三尺的大拉锯给予了重箭更长的做功距离,结果是射击20钱的破甲重箭时,渤海弓射出的箭入靶深度比宋军长梢角弓射出的足足多了3寸!
“同等弓力下,即使是面对披甲目标,在十几步内平射重箭,渤海弓射出的箭破甲效果也要比现时军中所装备的长梢角弓强,这渤海弓弓梢上的弦垫,可以很好的缓冲回弹时弓弦对弓臂的伤害,即使弦垫出现损毁,修理更换起来也并不费事。”高虎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份奏疏递到岳纶手里。
“你这篇《统筹弓矢议陈》一上去,只怕朝中那些言官要给你扣一顶“以夷变夏”的大帽子了。”岳纶看完高虎递给他的奏疏,摇头苦笑。
“那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文人,哪里晓得军中武备之事?我大宋军中列装的神臂弓和冷锻步人札甲,不也是从当年西夏和青塘羌引进来的嘛?”高虎没好气的说:“而今我大宋军中所装备的各式床弩,可制敌三五百步,至于弩手所装备的神臂弓、克敌弓等偏架弩,亦可制敌二百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要求弓手也做到远射数百步,我看,弓手们只需要在三、五十步的距离内制敌就可以了。我敢断定,威力不俗,拉感舒适,便于长时间射击的渤海弓推广开来之后,一定会受到将士们的青睐。”
“这渤海弓好用是好用,但你现在上书的话,只怕赶不及这场南征之役了。”岳纶说道,“全军尽换,哪有那么快,就算平章大人同意,也不可能数月内完事。”
“先给南征军装备了也可以啊。”高虎有些着急的说道,今天的“九进十连环”操演他也参加了,对于弓手们的表现,他以专业的角度来看,并不满意。
“你还是先别急,可以先给你手下的直卫换一换,几百张就可以,此次南征,关系重大,要是有亮眼的表现,回来后你再上书,这事儿就成了。”岳纶说道,“说闲话的人肯定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