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他乡遇“同门”-《历史扳道工》


    第(3/3)页

    “你先不用管,等出去我告诉你。快!时间紧迫!呆会儿有别的怪物追过来,咱们俩可就要把命摞这儿了!”

    “你的意思,这里还有比它更可怕的怪物?”

    “废话!你也不想想,这么大的‘明斗’,没见‘粽子’,那就是有不知道比‘粽子’要厉害多少倍的东西了!”

    听了他说出“明斗”和“粽子”这两个词,孙珲恍然大悟,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了。

    那个人说完这句话后注意到了孙珲脸上表情的变化,自知失言,但并不是很在意,“敢问兄弟出自哪处高门?”他显然把孙珲当成了和他一个行当的人。

    “淘沙子的。”孙珲灵机一动,随口答道。

    “原来是搬山一派的高手,失敬失敬。”对方一时肃然起敬,让孙珲暗暗好笑。

    孙珲知道所谓的“摸金校尉”和“搬山道人”应该都是盗墓世家,这些年寻墓探险类的小说在网上极是流行,看过《鬼吹灯》系列和《盗墓笔记》的都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孙珲最初知道摸金校尉是从《三国志》里的陈琳讨曹檄文当中,里面有这样一句:“……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倮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说明摸金校尉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而且最初是曹操专门为盗墓设立的公职,但之后成门立派成为盗墓贼的代名词,是不是象小说当中介绍的那样,还不好说。

    盗墓之风之所以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其实主要是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这一习俗。古人相信,人死后会去阴间,地下世界也需要物质消费,因此有了“厚葬”之风。象在河南殷墟,商王陵墓区中惟一未被盗掘的妇好墓,曾出土了各种制作精致、纹饰华美的青铜器,以及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珠甚至珍贵的象牙雕刻等随葬品。通过妇好墓的考古发现,就可以推知殷商帝国最高权力者商王的墓葬,随葬品一定会更为豪奢富丽。

    即使反对厚葬的齐桓公,其墓室也相当奢华。记得史料曾记载齐桓公墓被盗掘时的情形,“几十张席子上放着黄金蚕。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而三国时刘表墓室被发掘后,随葬的几十担四方珍香,在发掘后“香飘数十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