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求雅斋】(下)-《考古大玩家》
第(2/3)页
“嗯?这都不够,你……”顾春华不想毁坏他刚和儿子建立起来的父子温情,大度的掏出一串钥匙,“你自己去里屋开箱拿。”
以他对儿子的了解,破了天也只会拿千把块,儿子在钱事方面,胆子比较小,有时候让他独自拿万把快钱去银行存,儿子都要喊上母亲作伴。
他如果当时知道儿子把铁箱里的备用金一扫而空,估计他再疼爱宽容也不会同意。
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捡漏传奇。
顾为西把店里的准备金“兜了底”,在房间里找了个书包,出门和顾父打了个招呼,“爸!我出去下。”
“为西,你妈知道你今天回来,特地去买菜给你补营养,下午记得回来吃饭。”顾父叮嘱道。
“好的爸!下午一定赶回来陪爸妈吃饭。”顾为西出了门,又转身返回,在父亲的胳膊上拍了拍,这才大步出门而去。
顾父笑着摇摇头,他今天的确有些不习惯儿子的变化。
他不知道的是,儿子的变化今天才开始,接下来的每天更像是一场梦幻。
顾为西出了店门,便看到一排排店铺,以及街道中央稀稀疏疏的路边摊贩。
这个时代,南大街背街的古玩店铺不超过三四十家,而街边散摊也不过维持在几十个上下,人流量也不甚高。
而再过五六年,这里的店铺超三百家,路边摊档更是密密麻麻,古巷纵横交错,每条巷子里都人声鼎沸,人头攒动。
顾为西在摊点上看到整提包的古钱币、斑斓的铜器、玉器、陶瓷、木器、字画、紫砂壶……
他只是随眼一扫,就能发现有年头的真家伙。
顾为西感概万千!难怪很多捡漏故事大多集中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是因为,这个时期古玩市场赝品较少;媒体的触角初步介入文物古玩市场,很多人不知道古玩收藏的价值和潜力;拍卖市场初步兴起,影响力影响面都不够大。
在这个特定时期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些持宝人无论他是商人还是家庭藏宝者,对自己手持的藏品只知是老货而不懂其身份和价值,这时就让那些既懂文物知识又了解市场价值的玩家捡漏多多。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些情况都在快速改变,媒体对古玩市场炒作火爆,拍卖行如雨后春笋遍布天下,天价古玩不断刷新记录,老百姓都知道古董值钱,家中若有民国的大路货他也会觉得价值连城,收藏知识在社会上广为普及,全国各地城乡都有古玩城古玩店,在这样的一个形势转变后的时期,捡漏的几率大幅降低,简直到了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地步,相反“吃药”成是许多收藏爱好者的现实。
“还有一到两年的捡漏空间……倒是可以用来筹措经费,多做储备……”顾为西精神振奋,他强行让自己把注意力从路边摊的物品上收回,也许这其中也藏匿着不为人知的珍品。但不管是那个时代,珍品率出现的概率都是极低的。
而可以确定的一件珍品就在今天现身。他必须抢在杨昌和前头下手。
他一边在街上四处搜寻着,脑子里一边搜索着杨昌和捡漏故事中的具体特征。
比如,卖家是个中年妇女。地点在百宝轩对面的巷角。
有了这两个特定条件。顾为西加快脚步朝“百宝轩”走去。
百宝轩门前锣鼓喧天,一个外形儒雅,气态温润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前迎客。男子身后是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女。
顾为西认识他们三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