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检查课业-《深山中的道观》


    第(2/3)页

    听后林文峰点了点头,在唐小宝的服侍下坐在院子里喝茶闲聊,顺便考察了一下唐小宝和戴维这几天的功课,并对他们遇到的问题作出解答。

    就比如戴维由于他的中文和对华国的文化历史不了解,所以对经书中的很多词句都理解不了,这也就导致戴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有从字面上去理解经文。

    所以他遇到的问题是最多的,基本上是经文背的滚瓜烂熟,但理解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就像《太上感应篇》中有这么两段: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大意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事要凭着自己的良心来,不要去做坏事,坏事做多了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对于华国人来说只要有点文化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算是有,那也只是在翻译成白话上的准确度的问题了罢了。

    可戴维不一样,你需要一句一句的去给他翻译并解释,还要随便给他普及一下关于道教的常识性问题,这样才能让他更好的理解经文。

    至于唐小宝,林文峰对他基本上就是散养了,全凭他自觉,毕竟是从小在华国长大,就算是古文再不好也比外国人好上不少,所以每次林文峰给戴维讲解经文时都会带上唐小宝一起。

    戴维一边听着林文峰的讲解,一边拿着自己的小本本不断的记载着什么。

    林文峰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讲解着自己对经文的理解。

    《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也就一千二百多字,主要是借太上之名,来阐述“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重视行善去恶,但目的在于求道。

    不过它所竭力倡导的善行和竭力主张去除的恶行,比如爱国爱民、敬长爱幼、慈心于物等等思想,对规范世人的行为是大有帮助的,这也正是林文峰为什么让唐小宝他们除了熟读早中晚课外,必须熟读经文的原因所在。

    毕竟做事先做人,人你都做不好你还想干成什么事。

    孔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进修的阶梯,“修身”也就是学做人,则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事。

    道教也是如此,修道先修身,法为外修,身为内修,以修身证道而达成“与鬼神合其吉凶”、“长生久视”、“治国齐物”,是为道教的源流,也是道教最核心的信仰。

    只要知道了怎么做人,看清自己的本质,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