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慢慢走-《红楼大官人》
卢连山其父,算起来,不是皇帝的人,也不是圣后的人,号称是不结党,其实也就是墙头草的代名词,胡光墉去位户部尚书后,帝师翁常熟继任此位,办的是无功无过,这是不好的现象,毕竟这是一个要花钱,且要大张旗鼓的花钱,还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位置,若是平平淡淡,亦或者是一味的省钱,这就失去了户部尚书这个朝廷钱袋子的本意了,故此皇帝在香格里拉国平定之后,彻底明白自己这一位帝师,经济之道实在是一般,若不是有户部业务部门的那些郎中员外郎支撑着,只怕是早就支应不下去了,还是让他去管理那些务虚的东西更为合适一些,于是就预备着要让翁常熟去位,重新换一个户部尚书来,卢连山的父亲不是任何人的人,如今看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且这种墙头草缺乏自己的主见,上位者欲使用大权,最适宜驱使这种人。
这是官场上还小范围内流传的小秘密,卢连山听到薛蟠这么挑明了,实在是十分的吃惊,卢连山为何愿意对着薛蟠低头,且这些日子韬光养晦,不和任何人起冲突,全因其父叮嘱他这些日子要谨慎低调,在其父关键时候不要坑了老子,做一个坑爹货。
卢连山有些震惊,薛蟠微微一笑,“不要想着瞒我,我什么事儿都知道,伯父马上就要当大司农了,怎么地,你这位衙内为了公事儿要一些钱粮,哪一位敢不拿?谁要是不拿,卢委员你就写信回去,让大司农大人预备着给他穿小鞋吧。”
众人才知道卢连山这位生活委员不是那么好当的,讨要钱粮,这事儿,就算是天王老子亲自来,只怕也是不愿意给,昨夜梅安国话里话外说的还算清楚明白,那就是军士可以给好的,军械也咬咬牙可以匀一些给你,但是这粮草,说破天哪也是不行的,甲班的人,也没有要走多少钱粮,朝廷对于节度府的拨款一年就是那么多,自己这里多拿出去,川西节度府上上下下这么万余人的兵丁就少了一点补贴油水,梅安国虽然和薛蟠关系不错,可位置决定脑袋,现在他当着川西节度府的家,就自然要给这个家考虑周全了。
卢连山也不知道脸上露出了什么古怪的表情,拱手领命下来,“不知道班首要多少钱粮。”
“自然是多多益善,咱们这一路去天竺,花费甚多,如今在国内还蹭吃蹭喝,倒也罢了,可若是到了天竺,那就是步步为营,要处处省钱了,咱们又不是打算在天竺长住,所以只是一锤子的买卖,不求什么细水长流了。”
此外薛蟠还吩咐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儿,“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我预备着要在蜀中这里召集贤能之人,诸君都知道孟尝君鸡鸣狗盗之徒,皆有所用,咱们都是官面上的人,但这刺探消息,巡查地方,包括交接外人,李曼委员你可务必要注意着,不是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办的,咱们不求要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若是有一技之长,有助于咱们入天竺的,都应该砸下重金招来。”
薛蟠的意思很清楚,就算是这么临时性的组队去野外杀怪,也要样样技能都要储备着,万一接下去有用呢,李曼心领神会,“听说蜀中峨眉派青城山这些地方能人异士甚多,若是有江湖人士愿意来的,想着班首也能够礼贤下士,养下门客三千。”
“就是这个道理,”薛蟠点点头,“这几件事儿都办好了,咱们再说出发去,现在我还有更要紧的事儿办……”
众人都问,“什么事儿?”
“睡觉,”薛蟠打个一个哈欠,“昨夜应酬有些睡不安稳,陈大人又来的这样的早,你们又来闹腾,我可是有些困了,你们几个有差事的办差事,没差事的去睡觉!不许再来吵我!”
说完了就把房门一关,自顾自的会周公去了,众人面面相觑,这一位班首大人也未免太高坐于上丝毫不紧张了吧?金宁早就对着薛蟠心悦诚服,叹道,“到底是班首,不同凡响,这会子还能从容不迫的高卧睡觉呢?”
“得了吧,金兄,”李曼笑道,“班首是叫咱们去办事呢,他自己个高卧偷懒,在你这里头倒是成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
“之前倒是没有预备着,心里头总是慌得很,特别是昨夜的事儿一见后,”马致远点点头说道,“想着咱们这去天竺,只怕是风波不断,没有通顺的时候,但班首这样一吩咐,可见这心里头有大沟壑,大筹谋,不然绝不会有这样的分派果决,各司其职起来,论理我也不该多说这么些,只是咱们既然到了这里,下一步就要出关去天竺,凡事还是要同舟共济才好,不要互相扯后腿。”
众人都道,“很该如此,马委员你管理监督之事,还请多多提点众人才好。”
一时间乙班薛蟠创设的委员模式有条不紊的开展了起来,原本这咸安宫官学之中众人家室有所区别,但在班级之中,都是一概平等,薛蟠发动群众斗群众,哦不,发动群众自治管理,设置委员,如此一来,又有了上下之分,虽然这无品无级,但多少还是值得尊敬的不是?为首者有动力,地下的人对着这几个人选倒也服气,毕竟薛蟠并不是任人唯亲,还颇有外举不避仇的意思,原本应弘的几个小弟还很是紧张,如今见卢连山得了重用,面上不说,心里头着实佩服。
到了晚间,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薛蟠问过了李曼有关于宣礼处得来的消息,和众人商议了一番,听了各位委员的意见,决定:“咱们在蜀中再等几天!等到四月初再走!”
金宁大吃一惊,“若是再等半个月,只怕是他们都已经抓到马德里思汗了!”
“不用担心,”薛蟠摇摇扇子,淡定自若,“我们先看一看风向,再决定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