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节 谁的责任-《大宋武夫》


    第(2/3)页

    “让河北东西路各尽职守,大家相忍为国。”黄潜善提到河北东路,意思就是张益谦的事他也不追究了,让呼延庚和杜充一起糊弄过去算啦。

    李纲想了想,眼下河北帅臣不可轻易变动,他答应黄潜善,这次先压制下来,待金兵退去,再做计较。

    随后,李纲又征得了何栗与孙傅的同意,这两封表章暂时留在都堂。如果几位宰执谁也不提,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没想到,赵谌在朝堂上提起。

    李纲见黄潜善望着自己,便站出来坦然道:“杜充欲掘河而水淹金兵,确有其事,以为右丞张悫所阻。”

    “张执政为什么要阻拦呢?”

    “在相州掘河,能淹到多少金兵不好说,黄河两岸的百姓都会流离失所。”

    “按照李相所说,掘河之策,会损害多少百姓呢?”

    “大河两岸,百姓尽受其害。”

    “尽受其害?是多少人?”赵谌认真了。这本是少年天子不熟悉政务,随口一问,却把李纲难住了。

    李纲是名臣,但他出名和受人敬仰的原因,却是他的气节和刚正,并非他的政务能力。挖开黄河会导致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这是一个工程学问题,远超宋朝的“庶务”所能达到的水平。

    见李纲居然被问住了,赵谌这下来了精神:“若是在相州掘河,能淹死多少金兵?相公没有问过吗?”

    黄潜善感觉到是个机会:“臣有谏言。”

    赵谌扭过头来:“爱卿请说。”

    “臣以为,引水攻敌,古已有之。虽然杀敌和百姓受害之数都不清楚,但水淹七军成例在此,当可行。可让杜充速速查明。”

    “若是掘河,百姓必受其害。”李刚怒道,“黄左丞岂可用这不仁之计。”

    “李相公,水淹七军者乃关云长,贤者赞曰,关云长有春秋之义,这样大仁大义的人用出来的计策,怎么会不仁呢?”

    李纲还在争辩,赵谌道:“李相公,朕以为这是条妙计。”赵谌脸上放着光:“李相公可以让京畿道去访查一番,看有多少百姓受害,然后将他们迁走。”

    黄潜善道:“陛下仁德,只是让百姓迁走,会走漏风声。”

    “那执政以为如何?”

    “杜充表章中有言,‘要以无数无名的关云长,成就一个有名的关云长’。”

    “此事不妥。”赵谌喝止住黄潜善。

    李纲以为事情有转机,顺手拍了一记马屁:“陛下圣明。”

    赵谌道:“关羽毕竟是臣子,岂可沽名?当是‘以无数无名之关云长,成就一个有名的刘玄德’。”说到这里,赵谌站起身来:“当年,汉武帝有马邑之谋,未能成功,若是朕初次点兵,就能水淹七军,那功业就远超汉武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