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笔记也可留青史,血海又传波澜来-《道果》


    第(1/3)页

    “若钦差真走了,悬在咱们头上的一柄利剑,算是搬开了。。”

    武信军营里,不时能听到有中级军官说着这类的话,话题都离不开不久前传来的那道圣旨,旨意中要召邱言回京。

    但凡知道内情的人,都意识到,邱言这一去,就不会再回剑南了,不光不会再回剑南,怕是再也不会回返地方了,必是要在京中中枢之地常驻,登堂入室,步入人臣高峰了。

    当今这世上,还有哪个不知邱言之功?邱言不入庙堂则罢,一入庙堂,必是惊天动地!

    那北疆战功、南疆政绩且不多说,就算其他零零碎碎的小事,都已传遍天下,甚至三个多月前,邱言的手札笔记,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那本笔记,记载着他来到剑南之后,所做的诸多事情,以及对剑南官场的一些看法、心得,本来是几名相熟官员无意中翻看之后,发现其中人情通达之处,遂留心起来。

    之后,来往几次,更是注意到,里面记录了兵制变法的诀窍,遂心有所想。

    事到如今,邱言在剑南的兵制革新,虽还未竟全功,但已初见成效,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还是不得不承认,邱言单以借势而为之法,合纵连横,便将看似不可撼动的兵家大山,给巧妙的撬动,以军屯为切入点,在给予兵家利益的同时,又剥夺了他们的不少权力,完善和改良了一道兵政。

    除了卫所制外,如今更有诸多制度雏形显现,其中省兵并营之法、将兵之法、武学堂、保马法等举措逐渐清晰,触角不光在军队中蔓延,也开始涉及到平时的政令,让不少边疆百姓得到了实惠。

    这种手段,对边疆有心作为的官员而言。很有吸引力,因而邱言的笔记一经暴露,立刻引得不少官员争相一睹,人人暗暗默记,回去后凭着记忆抄录出来,以便研习。

    这种风气,在两个多月前,沼人献上籍贯与五沼地图后,几乎达到了顶峰!

    不费一兵一卒,一边完成了兵制革新。一边降服了沼**患,据传,其人更在沼地传播了新式耕种之法,使得沼地景象渐变,不仅劫掠之事急速减少,那往来的商贾也因此受惠,互换互市越发顺利。

    如此一来,邱言的那本手记,更被很多人所看重。认为里面隐藏着非凡手段,若能参悟,就算不能达到邱言功绩的全部,能得十之三四。也已足够。

    于是,经过不少人的询问、探究、旁敲侧击,你记一点、他背一句,慢慢的。整本书几乎都被人记了下来,成不大不小的几个部分,在官场中流传。不久后越传越广,早已不再局限于剑南一道。

    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没人能从头到尾的将手记背下来,很多语句前后顺序难以理清,在逻辑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邱言在谈及军器时,设计了一套弩弓,后世称之为“邱相弩”,威力惊人,可以连发。

    结合这件弓弩的前后文,可以理解出两种逻辑,其一,就是“防备沼人,当以重器,王道教化”。

    但这只是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还有第二种逻辑,是“王道教化,当以重器,防备沼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