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试一下(求月票)-《帝国的朝阳》


    第(1/3)页

    如何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

    或许没有任何方式比战争更能充分的展现一个国家的国力,穷国的战争一切都是贫瘠的、不足的,富国的战争一切战争资源都是充足的、富余的、可供前线官兵任意挥霍的。

    往往这种贫瘠与充足,不足与富余会决定战争的胜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战争物资的是否充沛决定着战争的胜利。

    不过对于中国,至少对于东北而言,同样的道理却不适合套用,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是一个穷国,东北方同样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地区,至少在东北的官方言论中,从未曾将自己放在“富国”的位置上。

    而早在新世纪之初,既曾经有一篇新闻报道在东北广为流传,报道中引用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分析计算:

    “1900年,东北的平均国民收入为17.5英镑,美国是75英镑,英国是62英镑,……”

    在人们看来,美国的国民收入是东北的四倍、英国的国民收入三倍于东北,即便如此,东北的财力亦远胜于国内,但尽管如此,东北是个“欠发达地区”,中国显然是一个穷国,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答案。

    一方面从来也没有任何人质疑过东北的贫穷,但在另一方面,东北却一直给予军队最好的待遇——从军人的授田,军人的地位,各种各样的优待,使得东北军的军人们一直颇受人们的推崇。

    在战场上,东北军的军人们同样也可以得到最充沛的物资,尽管,东北并不富裕,但是绝不会在军需物资上缩手缩脚。甚至可以说会提供更充沛的物资。

    在战争爆发后,于铁路线上奔驰着的一列列军需专列,则向世人展现着这一切,非但大数以十万吨的物资从工厂运往前线,而在距离前线不远的物资屯积点上,同样早已经堆放了数以十万吨物资。

    屯集站堆积如山的物资。足以让任何一个人为之赞叹,但是对此,那些东北军的官兵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他们早已经习惯于这种充分的物资保障,按照东北军的战术条令,往往会在战区储备两倍以上的物资,以确保的不至因其它因素导致部队因物资准备不充沛导致战斗失败。

    而这一次,参谋总部更是为军队准备了五倍份的作战物资,仅在战前运抵战区前线储备的物资。就足以支持军队进行半年以上的高强度作战,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在后方仍然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前线。

    数十万吨粮食、数百万发炮弹以及数以亿计的步机枪弹药,总之,东北已经为这场战争作好了准备,当然,也不是全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东北并没有做好空中准备。

    飞艇的数量一直非常有限。因为数量有限,飞艇只能于战区之间调动,就像现在,当飞艇部队完成了于滨海地区的作战任务后,在海参崴升起中国的旗帜之后,空艇部队立即调至黑龙江。调至西方的前线。

    在黑龙江的边境线上的,自战争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军队正于防御工事中防备着俄国人,以阻挡他们的进攻,而现在。随着滨海地区的战役结束,越来越多的部队开进黑龙江边境线时,人们知道,一场新的战役即将在这里爆发。

    实际上,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中国人,亦或是俄罗斯人,都在为新的战役作着准备——俄国人将数十万军队从遥远的欧洲调至后贝加尔,到3月份中旬的时候,后贝加尔地区的俄军甚至与当地人口相当,超过三十五万俄军聚集在这里,为一场新的进攻作着准备,而相应的,黑龙江边境线的防线上,同样聚集着一只规模相当的军队。

    “自普法战争以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即将于后贝加尔的草原上打响!”

    对于欧洲的记者们以及各国的军事观察员来说,他们无不是屏气凝神的注视着后贝加尔或者说********草原上的中俄两**队,在他们看来,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而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在决定着未来半年内远东地区局势的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甚至会给军事带来什么样的革新呢?

    这正是各国的军事观察员们所关心的。

    一阵轰鸣声隐隐的在空气中回响着,十数艘体积庞大的飞艇在********大草原的上空飞过,当飞艇自空中飞过时,首先发现在他们的是数十公里外的边境线上那侦校气球吊篮中的警戒士兵,这些寒气逼人的吊篮中的官兵们望着那些飞艇时,脸上多少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在过去几天中,上千名工兵用了十五天的时间,在草原上建成一座大型的飞艇场——由钢铁搭建的系留塔,由9个增加至15个,在战争爆发一个月后,飞艇公司已经根据紧急定单生产了15艘飞艇,尽管其中十艘都是在轻型的“要员飞艇”基础上改进的“机动飞艇”,但这种载弹量为1.5吨的飞艇,却因其速度快,机动能力好,受到飞艇兵的欢迎,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飞艇除了可以执行对要地的轰炸外,现在飞艇部队正在训练如何在野战中给予地面部队以支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