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见闻(第一更,求月票!)-《帝国的朝阳》


    第(2/3)页

    “先生,我正好要回家,我带你去坐一次电车!”

    因为电车站并不在路边的关系,所以需要经涂着白漆的人行道进入位于路中央的车站,所谓的车站实际上只一个不到两英尺宽雨棚,到了站台,福兰特才发现位于铺路石间的轨道。这倒是与伦敦的马拉公共汽车有点相似,都是跑在轨道上。

    唯独只有那不需要马拉的“电车”才是最让人惊奇的,伴着那越来越近的“叮当”声,比公共马车长出一倍的车厢停在了站台边,站台上等待的十几名乘客便直接上了车。

    “买票了、买票了……”

    车上的售票员在车厢里走动着,对此福兰特倒不陌生,在英国的时候,他也曾坐过公共马车,除去这辆车没有马拉之外,到和英国的公共马车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就连车厢,也有些近相似。

    “叮当、叮当……”

    电车再一次启动了,因为速度不快的关系,使得其只有轻微的晃动。坐在车厢中,看着宽敞的车厢,福兰特相信,这车厢中至少能坐进六七十人,甚至更多,在电车往“至圣广场”使去的时候。一路上,坐在车中的福兰特,却目睹了这座特区的不同。

    宽敞的远超出他想象的街道、不用马拉的电车,当然还有路边的一处处工地,以及一座座欧式楼宇,城市或许谈不上繁华,但对于福兰特而言,他却被眼前的这座城市给惊呆了,这座城市于他看来,就像是一座未来的城市,而电车,正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一辆拖曳着多节平板车厢的电车满载着建筑材料道路中央驶过,三条电车线路的开通加快了物资的运输,同样也加快了特区的建设,相比于去年,现在特区内工厂区一栋栋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现在的工厂区建筑甚至远多过仅有十余栋砖石建筑的商业区。

    “……只要在手附近加一张桌子就可以使一些动作,如弯下腰取砖和灰浆变成无用功。通过这种方式,原先是砌墙所必不可少的动作就突然变得没用而被消除了。动作因此被优化和减少了,从而将砌墙所必需的动作从18个减少到了5个,由此将每天砌砖的数量从960个提升到了2800个。以前用于弯腰和直起身来的能量,无疑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现在这些多余的能量完全被用于提高动作的强度和速度。”

    在东亚饭店的建筑工地上,公司从美国聘请来的顾问,同时还是东亚同文学院商学系教授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向唐浩然解释着于建筑工人手边放简易桌的原因,这个试验早在多年前他便于美国进行,一直在推广中。

    而现在对于泰勒来说,他却意识到对于特区而言,这种砌砖法却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所有的建筑工人都属于一家公司,自然更易于推广这种科技的工作方式。

    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是泰勒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原因——这家公司提供给了他一个更为广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完全可以进行更多的管理试验,一但试验证明有效,即可立即推行于整个特区。

    工作效能提高了近三倍!

    看着那些采用新式彻砖法的工人,唐浩然能从18与5之间体会到两者的差距,这会他反倒庆幸起现在泰勒这位未来的“科学管理之父”还未成名,正处于研究阶段。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到科学转变的过程,而推动这一变革的正是泰勒。

    或许没有学过经济,但正因为明白泰勒于企业管理变革性的作用,唐浩然才会不惜重金把他从美国请到仁川来,而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发明,对于特区的价值几乎不下百万,感觉到物有所值的唐浩然转脸看着泰勒笑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