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拓业(第一更,求月票!)-《帝国的朝阳》


    第(1/3)页

    北洋轮船公司的“中华号”轮船,是一艘排水量不过1500吨的客货轮,这艘二手的旧轮是北洋轮船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新加坡的英国船商手中购得,亦是只有四艘轮船的北洋轮船公司中,唯一的一艘钢壳蒸气轮船,至于另外三艘船,不过只是西式蒸气帆船。

    此时这艘千吨商轮泊于泊位上,船上的乘客并不多,不过货舱倒是堆满了——多达三千余件货物,其中既有火柴亦有皮革半成品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简单工业或半工业品,自仁川特区设立以来,通过不断的努力,一些北方的商人终于意识到了特区的优点——税收低且司法倡明,绝无需担心官府敲诈勒索,开始尝试着于特区内建立起作坊式的工厂。虽说现下出口的商品并不多,但对于特区而言,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嘟……”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中华号”轮船缓缓驶离仁川特区码头,驶向大海深处。唐荣俊依然伫立在甲板上,凭栏望着大海,望着波涛,久久未动。

    作为朝鲜银行的总经理,此次前往上海,绝非仅仅创办上海以及湖北的银行分行,在他的心中酝酿着一个计划,要在上海创办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证券交易所,要创办一个不依赖官府、不受各国银行操纵、可以自主经营、自由发展的证券交易所。  又谈何容易?

    现在各国银行集中于上海,可谓山深而林密。

    单是在上海租界内的外商银行,就有十数家资金雄厚的银行,在这样环境中,要开辟出一条路,把朝鲜银行发展起来,具有几分可行性?发展前景可观还是堪忧?

    而且,对于唐荣俊来说,缺少开办银行的必备条件——雄厚的资金。他几乎近于两手空空。表面上注册资本不过区区百万元的朝鲜银行,现在甚至都拿不出二十万元来。如此两手空空的想在那里打开一片天地,并创办一家证券交易所,为特区的建设募集资金,岂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用什么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呢?

    在唐荣俊陷入思索的时候,在这艘船上陷入类似的思索中的还有另一个人——张靖,他的嘴里叼着根香烟,默默的立于船舷边,作为北洋贸易公司的经理。他此次去上海的任务倒也简单——推销特区以及朝鲜的商品,与其它多家公司成立后获得公司的巨额投资不同,北洋贸易公司是响应统监府的对外贸易号召建立的。

    原本无论是于同文馆就读亦或是前往朝鲜,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机会,毕竟他并不是家中的长子,再则父亲也只是汇理银行的小买办,家境远谈不上富裕,即便是在同文馆中,他亦谈不上优秀,正因如此。他才不愿错过机会,自然也包括组建贸易公司的机会,

    给个经营项目呗,要不真没饭吃了!

    自从贸易公司组建之后,他便凭着自己是大人“学生”的身份,在统监府、在公司里请求着,一番请求之后,贸易公司同矿务局签署了平壤煤矿的海外委托贩卖合同,矿务局提供优质价廉的平壤无烟煤给公司,公司呢想法向海外出口。卖出去利润两家分。

    尽管无论是北洋矿务局亦或是北洋贸易公司,在表面上都是北洋实业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可实际上却是独立单位,甚至北洋实业公司至少就眼下来说。只有一个设在统监府内的“办公室”,至于贸易公司,则更简单——只有六名员工。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六个人皆非常年青,皆都来自于上海,自然对上海极为了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