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被打消的念头-《明末传奇》


    第(2/3)页

    御桌上面摆着诸多的奏折,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的奏折,洪承畴、高起潜等人的奏折是不用说的,那都是如何对付后金鞑子的,另外就是湖广巡抚方孔炤与河南巡抚吴甡的奏折,禀报流寇正在河南与湖广等地肆掠,且行动愈发的大胆和嚣张。

    朱由检手里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军队,南京京营的军士是绝不敢调动的,那是需要护卫南京的,而且南京京营的军士人数也不多,一共也就是五万人,山海关的大军更不用说,护卫着关宁锦防线,这条防线一旦有失,直接遭受威胁的就是京城了,其余的大军几乎都调集到京城来了,对付后金鞑子,再说朝廷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银子,调动军队就意味着大量银子的流失,不拨付钱粮,军队不可能打战。

    事到如今,朱由检只有两个办法,其一是与皇太极议和,其二是调动郑家军。

    在这两个办法之中,朱由检非常的犹豫,他很清楚,一旦调动了郑家军,那么朝廷今后将更加的依赖郑勋睿和郑家军,也让郑家军的威望更加的高大,大到身为皇上的他都要小心翼翼了,所以能够不调动郑家军是最好的。

    至于说和皇太极议和,这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来的,王承恩和高起潜等司礼监的太监都表示了赞同。

    议和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两年前皇太极向朝廷俯首称臣,在朝中引发了很大的反响,甚至有大臣认为不接受皇太极的议和,必须要倾尽全力剿灭后金鞑子,如今皇上想着与皇太极议和,也就是暂时向皇太极低头,这样的事情一旦暴露出去,不知道会引发多大的风波。

    杨嗣昌专门推荐的人选是兵部右侍郎陈新甲,让陈新甲来负责与大清国议和的事宜。

    陈新甲从宣府巡抚提升为兵部右侍郎,也是杨嗣昌推荐的,应该说陈新甲与后金鞑子是熟悉的,也多次与后金鞑子交锋,因为长期在辽东任职,对边关的事物也是熟悉的,杨嗣昌推荐陈新甲,应该是不错的人选。

    议和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缓解辽东的紧张局势,可以集中精力剿灭流寇,更可以争取到时间,让朱由检集中精力解决内部的问题,譬如说郑勋睿和东林党人的问题等等,但议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议和很有可能动摇大明朝廷的威信,招致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到时候不仅仅是东林党人,怕是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会站出来,谴责议和的行为。

    这是朱由检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朱由检不想议和,一旦他决定与皇太极议和了,不知道历史会如何的评价他这个皇帝,会不会被后人说成是卖国贼等等,这样的名声朱由检是难以承受的。

    良久,朱由检对着身边的王承恩开口了。

    “王承恩,朕的思绪有些乱,你说说朕到底是不是同意与皇太极议和。”

    这样绝密的事情,朱由检也只能够和身边的太监说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