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毕懋康的认识-《明末传奇》


    第(2/3)页

    经过了仔细的考虑之后,郑勋睿给毕懋康写了一封信,为了写好这封信,郑勋睿认真阅读了《军器图说》这本书,要知道《军器图说》这本书,市面上是找不到的。

    信函之中,郑勋睿将自身的一些认识贯穿其中,重点说到了燧发枪,肯定了燧发枪历史性的创新,但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燧发枪存在的问题,譬如说发射的子弹同样需要用通条从枪管的出口灌进去,发射的时候,扳机击中燧石发火,扣动扳机需要消耗巨大的气力,子弹的初速、弹道、射程都比不上技术相对成熟的鸟铳等等,这些方面若是不予改进,燧发枪推广的程度是有限的。

    郑勋睿说的很直接,没有丝毫的遮掩,摒弃了官场上的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

    这是郑勋睿故意为之,因为他知道毕懋康不是真正的官场中人,大凡这种钻研某方面学术的官员,其性格都是直爽的,毕懋康不是钻研火器到痴迷的程度,也无法发明燧发枪。

    既然不能够从正面的渠道将毕懋康调到淮安来,那就用激将法,让毕懋康主动到淮安来,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郑勋睿的办法非常奏效。

    毕懋康没有直接回信,而是径直来到了淮安,求见郑勋睿。

    初次见到毕懋康,郑勋睿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毕懋康脸色很白,这是缺少阳光照耀、长期在屋内的结果,想必专门从事火器研究事宜的毕懋康,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闲逛,恐怕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屋里。

    毕懋康脸上带着不服气的神情,尽管郑勋睿品阶比他高,可见面的时候,毕懋康的态度不是特别好,毕竟辛辛苦苦发明出来的燧发枪,居然被一个外行否定,这样的气很难忍。

    郑勋睿没有在总督府和毕懋康交谈,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带着毕懋康来到了火器局。

    在火器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参观的过程之中,毕懋康的脸色慢慢变化了,从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的震惊,特别是在第二区域,看见了将燧发枪的诸多零件分开生产,而且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尺度,还有近乎苛刻的质量标准之后,他有些忍不住了。

    毕懋康和汤若望、薄玉、龙华民、邓玉函等人的交流,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他是知道这些人的,在火器研发和制造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

    其实在毕懋康来到淮安之前,汤若望等人就在吃透燧发枪原理的基础至上,按照郑勋睿提供的思路,开始对燧发枪很多的细节方面予以改进,力求让燧发枪的操作更加的简便,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燧发枪的枪管至上,装配刺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