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丙子之乱-《明末传奇》


    第(3/3)页

    应该说从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是无法也不能够驰援朝鲜的,自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驰援朝鲜,再说征伐需要银子,朝鲜不可能拿出来这些银子。

    钱士升等人应该知道实际情况,依旧提出要增援朝鲜,其提议得到了侯询、唐世济等人的赞同,这不得不说是滑稽的事情。

    内阁首辅温体仁没有直接表态,这导致内阁的意见也不能够完全统一。

    兵部尚书杨嗣昌倒是特别反对增援朝鲜,认为这样做不现实。

    杨嗣昌倒是很现实,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而且刚刚上任,若是皇上决定驰援朝鲜,那么一切的事情就需要他来操心了,目前的情况之下,想要驰援朝鲜等于是自取其辱,打不赢不说,还有可能将祸水直接引入到关内来。

    不过杨嗣昌也不是大傻瓜,他知道钱士升等人为什么坚持要驰援朝鲜,所以也不好公开驳斥钱士升等人。

    朝鲜的使者每日里都是哭哭啼啼,恳求大明皇上派遣援军,明军曾经打败后金鞑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次战斗传到朝鲜去之后,皇上还专门与文武百官庆贺,认为朝鲜的选择是正确的,必须要仅仅依靠大明王朝,再说朝鲜王室认同的是大明王朝的正统,根本看不上后金鞑子,认为其是胡虏,皇太极称帝登基的时候,朝鲜的使者根本不下跪,就算是为此得罪皇太极和后金鞑子,也是不在乎的。

    朝鲜使者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哭哭啼啼,才能够打动大明皇上和大明的文武大臣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之中,朝鲜方面的消息不断传来,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朝鲜的王都汉城,将朝鲜仁祖李倧包围在汉南山城。

    皇太极的骁勇,让张凤翼等人的理由更加的充分,这个时候就算是派遣大军去救援,也来不及了,不过钱士升等人的态度依旧是顽固的,他们认为派遣大军前去救援,关键在于打败后金鞑子,至于说朝鲜王室是不是能够坚持,与此次的救援没有太大的关系。

    面对如此的争论,皇上没有马上表态。

    十二月十五日,皇上终于表态了,将朝鲜使者求援的奏折,直接送给漕运总督郑勋睿,既没有表态说是派遣大军支援,也没有说不派遣大军支援。

    皇上的这个举措,让张凤翼等人担心,让钱士升等人高兴。

    朝鲜使者得知消息之后,马上启程前往淮安,前去拜见郑勋睿。(未完待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