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抵达淮安-《明末传奇》


    第(2/3)页

    郑勋睿早就有准备,他率领的郑家军,这个时候就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漕运之中的不少弊端必须要彻底废除,换句话说,打掉官商勾结的毒瘤。成为保证漕运兴旺的要务,该赚的银子。也是郑家军赚到手里来。

    当然这需要过程。

    进入淮安府城,迎面扑来的繁华。还是让郑勋睿颇为感慨。

    其实在淮安府城之外,郑勋睿就有了不一般的感受,官道两边到处都是商铺,密密麻麻,栉次鳞比,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神情悠闲的读书人,更多的还是急匆匆的商贾,以及为了生存奔波的百姓。

    郑勋睿是漕运总督,进入淮安府城当然有着不一般的气派,前面有专门开路的卫漕兵丁,中间是数十辆的马车,郑勋睿和诸多的官吏跟在马车的后面,后面则是时刻跟随在郑勋睿身边的两千亲兵。

    郑家军在郑锦宏等人的率领之下,已经提前抵达淮安,驻扎在卫曹军营。

    如此浩浩荡荡的气派,也是郑勋睿反对的,他甚至有些后悔了,不该和家眷一同前往淮安府城,若是提前到来,可以避免繁杂的礼仪。其实这样的气势,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他这个漕运总督,与诸多的官吏还是一条心的,来到淮安不会做出多大的改变,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要求做事情的。

    任何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深刻含义的,郑勋睿可不笨。

    淮安府城内的商贾太多了,一路走过,都是大大小小的商铺,沿街的房屋,几乎看不到民居,豪华气派的酒楼、青楼、茶楼和赌坊,也是格外的耀眼,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非常之多,这让郑勋睿想起了从明英宗到明孝宗四朝为官的邱峻的一首诗词: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郑勋睿记得南京的秦淮河是大明最为繁华富庶和娱乐之地,其实淮安府城丝毫不亚于南京的秦淮河,只不过这里商贾居多,在大明读书人的眼里,商贾是不上大雅之堂的,他们也不愿意去歌颂商贾,免得掉了身价,读书人自诩享受的地方是高雅的,淮安府城这样的地方,肯定是不入他们法眼的,真正的说起来,淮安府城比较秦淮河还要热闹,聚集的人要多很多的,只不过这里的人三教九流,不同于秦淮河读书人居多。

    在淮安府城,夜夜笙歌、夜不闭市的情形是非常普遍的,为了能够抓住商机,商贾是不辞辛劳的,特别是那些处于底层的商贾,为了能够赚钱活命,特别的辛苦,那些已经立足的大商贾,虽说自身已经不用如此的辛劳,但也不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其麾下跑腿的一样辛苦。

    商贸繁华,必定带动方方面面的发展,试想一下,所有漕运的船只,悉数需要在淮安府停留,接受检查,千万艘漕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吃饭住宿,南来北往的商贾需要在这里进行货物的交易,旅客也需要在这里盘恒停留,更加重要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漕运的畅通,保证粮食的供给,在淮安府还设立了两处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三处预备仓,五初庄仓,这些仓库必须保证粮食的充足,以备随时运往北方和京城。

    庞大的商贸需求,必定带动商贾的发展,故而大明无数的商贾都云集在淮安府城,期盼着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