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忧虑-《明末传奇》
第(2/3)页
这一次南直隶乡试内帘官的任命,杨成就从中嗅出了不一般的风向。
看来皇上对南直隶的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等等,不是很满意的。
南直隶乡试的内帘官,本应该是翰林院学士出任的,可是变成了南直隶礼部尚书董其昌,这怎么都说不过去的,董其昌成为会试的内帘官,还勉强能够解释,毕竟是南京六部尚书之一,身份是摆在那里的,偏偏董其昌还乐颠颠的接受了任务。
董其昌是什么性格,以不过问政事、醉心于学术研究著名,绝不会参与到党争之中,也绝不会拉帮结派,让这样的人降格成为南直隶乡试内帘官,肯定有深意。
杨成所能够理解的原因,就是皇上不愿意南直隶的乡试成为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扩大规模和影响的平台,更不愿意内帘官与东林党和浙党有任何的关系。
如此董其昌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若是按照以往的办法,杨成肯定会尽力打压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等等,可现在他不能够有丝毫的动作,毕竟没有皇上的旨意,而且皇上重点打击的就是阉党,没有在公开的场合斥责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等等,况且应天府衙刘宗周,还是东林党的骨干之一。
这就让杨成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担心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壮大,一方面担心皇上的怪罪,背黑锅的事情无人敢做,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在南直隶乃至于南方读书人心目之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有人对着东林书院等下手,会引发读书人的声讨,最终身败名裂。
好在他的孙子杨廷枢退出了应社,这件事情在苏州还引发了不小的波动,这是杨成非常高兴的事情,也愈发的感激郑勋睿了,杨廷枢正是在郑勋睿的影响之下,退出应社的。
杨成一直都关心杨廷枢的情况,代之也注意了郑勋睿的动向,观察的时间长了,他隐隐感觉到,未来的郑勋睿,肯定是名动大明的俊杰。
郑勋睿成为南直隶乡试解元,杨廷枢以第二名的身份成为乡试亚元,这也是杨成高兴的事情,但他很快注意到了,所有乡试新科举人之中,主考官董其昌唯独主动找到了郑勋睿,就连他的孙子杨廷枢,都是自己去拜见的。
联想到朝廷发生的那么多事情,联想到南直隶乡试内帘官的变革,杨成觉得自己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面,稍微不注意就是粉身碎骨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南京户科给事中陈尧言的背书疏陈。
疏陈是给事中直接上奏给皇上的奏折,南京六科给事中也有这个权力,一方面弹劾官吏,一方面指出南直隶诸多不合时宜的事情,供皇上决策,所谓的背书疏陈,就是南京六科给事中将上奏给皇上的疏陈,备下一分给南直隶最高官员兵部尚书。
当然牵涉到弹劾官吏的疏陈,是不可能背书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