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徐州-《明末传奇》
第(2/3)页
什么是流民,国家出现了战乱,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被迫四处奔波,这才是流民,所谓故土难离,若不是万般无奈,无人愿意离开家园,宋朝诗人晁补之曾经有一首诗,专门说到流民的: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南止道边。日暮榆园拾青荚,可怜无数沈郎钱。
郑勋睿的神色开始变得凝重,这里是南直隶所辖的徐州,居然出现了流民,可见大明的形势已经开始急剧恶化了。
官府对流民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允许流民进入到城池之中,不管流民遭遇到多么大的痛楚,部分的官府能够拿出来一些粮食救济,就算是不错了,更多的官府是不理不睬,甚至是进行驱赶和屠杀,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有着充足兵源的原因之一,大量的流民在无奈的情况之下,加入到了起义军之中,为的就是能够活命,能够有一口饭吃。
徐州为什么会出现少量的流民,南直隶境内出现流民,这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杨廷枢、杨彝和顾梦麟等人不明白,郑勋睿却知道一些缘由,徐州的地势很是特殊,北面靠着山东,西面靠着河南,南面是凤阳府,应该说山东与河南的局势,对徐州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徐州连续两年遭遇不少灾害,特别是黄河决堤造成的灾害,更是毁灭性的,加之徐州靠近北方,气候方面与苏州和扬州等地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一方面是山东河南等地战乱的影响,一方面是自然灾害频频,这里出现贫穷的局面,就不算特别奇怪了。
崇祯二年底,陕西农民大起义,已经开始影响到山西与河南等地,至于说山东等地,早就遭受过后金小规模骑兵的肆掠。
造成的创伤,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众人的心情开始变得沉重起来了,依靠他们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这些流民,也无法消除百姓和农户的贫穷痛楚,只能够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遇见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他们能够给与一些粮食,可吃完这些粮食之后,流民还是没有出路的。
进入徐州境内,必须在官道边找寻村镇歇息一夜。
进入到这样的地方,安全就是排在第一位的问题了,杨贺与郑锦宏两人早就高度警惕起来了,既然出现了流民,那就有可能出现匪患,若是被土匪打劫,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故而杨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得离开官道,不能够走任何的小路,哪怕是多走一些路,也要沿着官道前行,此外就是在路上决不能够耽误,众人骑乘的都是骏马,只要速度够快,就算是遇见了土匪,对方也是望尘莫及的。
杨贺同时开始关注周遭的局势,用军队的规矩来要求众人,到了这个时候,杨贺也不会客气了,众人真的出现了问题,那就是他的责任了。
申时三刻,众人就停止赶路,找到了一处距离官道很近的村镇歇息了。
大家的心情都不是很好,白天看见的一幕幕,是不可能忘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