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初次交锋-《明末传奇》
第(2/3)页
郑勋睿端起了酒杯。
“感谢天如兄,这杯酒在下是一定要喝的,初来乍到,希望得到天如兄的关照。”
张溥的第一杯酒喝下去,接下来就是其余的人敬酒了,不过这里面的吴昌业,和郑勋睿的情况差不多,同样不是苏州人,同样是到苏州来游历。
应该说今日一起吃饭的人,张溥的名气是最大的,一方面是因为七录七焚的故事,表明了张溥的学识是很深厚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张溥关心时政,曾经在天启四年和张采创办了应社,结交诸多的读书人,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与东林党遥相呼应,应社的成员颠峰时期达到了三千人,崇祯元年,张溥又单独创办了复社,一年多时间以来,张溥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做了尖锐的斗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驱逐了阉党的骨干顾秉谦,因为在驱逐阉党方面,与朝廷的志向相投,这让复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让复社逐渐有些变味,开始干预朝政了。
禀生身份的张溥,能够做出如此之多的事情,这是非常难得的,也表明张溥的确有着不凡的组织能力和学识。
这样一个睿智的年轻人,按说是郑勋睿应该要团结的对象,至少今后发展的过程之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帮助,可今日真正接触了,郑勋睿对张溥的印象很不好,他总是感觉到张溥的身上,存在着不服人的傲气,存在对一切都傲视的态度,存在着俯视众生的霸气,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服从他人的,永远都是想着做领袖的。
也难怪张溥和张采共同创办了应社之后,会单独创办复社。
这样的人,想着笼络,基本是没有多大希望的,就算是勉强拉拢了,将来也会成为致命的对手,导致内部出现分裂,因为张溥这种人是很自负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不会服输,会为自身的理想奋斗。
接下来张溥的话语,证实了郑勋睿的猜想。
“清扬兄,朝廷如今尽数清理阉党,皇上目光如炬,痛下决心一举清除了阉党之祸患,让天下读书人都舒心,在下是痛恨阉党的,也曾经和阉党生死斗争,为此专门组织了应社和复社,就是想着团结天下之有志之士,为朝廷鼓与呼,在下和清扬兄接触虽说不多,可惺惺相惜,在下也仔细品味了清扬兄江宁县县试之文章,至今仍然激动不已,想不到清扬兄有着如此之远见卓识,若是清扬兄愿意,在下期盼和你一起来壮大复社,以文会友,议论朝政。”
周遭瞬间安静下来。
复社的名气很大,尽管成立的时间不长,可影响已经超过了应社,作为创始人的张溥,更是名声显赫,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无数的读书人都主动加入了复社,这一次杨廷枢邀约郑勋睿来到苏州,依照张溥的声望,本来是不需要出面的,完全可以等候郑勋睿前去拜访,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张溥不仅是出面了,还主动邀约郑勋睿加入复社。
所有的眼神都看向了郑勋睿。
早有准备的郑勋睿,内心是冷笑的,开什么玩笑,我郑勋睿穿越之后,是要做大事情的,怎么可能栖身一个小小的复社之中,俗话说得好,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不管是复社、应社乃至于东林党,不也随着大明的轰然倒下,灰飞烟灭了,当初的慷慨激昂到什么地方去了,当初热血沸腾想着挽救天下的雄心到什么地方去了。
要是和这些就知道夸夸其谈的读书人搅成一团,郑勋睿剩下的也就是等着后金入主中原之后的卑躬屈膝了。
咳嗽了两声,郑勋睿慢慢开口了。
“天如兄瞧得起在下,感激不尽,不过,在下有家训要求,恐怕不能够答应天如兄之要求,再说在下人轻言微,如今想到的就是四处游历,增长学识,为来年的乡试做好一切的准备,至于其他的事情,暂时不会考虑的。”
张溥的脸色微微变化了,这样被人直接拒绝,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