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门阀恩怨-《贞观大闲人》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大唐的统治阶级很复杂,名义上是李氏皇族掌控江山社稷,实际上,民间门阀世家的势力很大,大到令李世民都不得不忌惮,这些门阀都有着千年的底蕴,旁支门客无数,经营地方多年,在他们所经营的地盘上有着比皇权更深更大的影响力,几乎可以算是一呼百应,有的地方的百姓甚至眼里只有这些本地的门阀,而不知江山姓李。
门阀世家千年,经营地方无孔不入,一个家族能够千年延续而不衰,自然有它的本事和道理。除了对朝堂和官府输出人才培植党羽不断渗入以外,最主要的还是靠门阀内的人才培养以及对天下有名望的博学大儒的招揽聘请,所以但凡在大唐境内称得起名号的大家族大门阀,别人首先看的是它的文化底蕴,门下的大儒们讲经论史,博古通今,往往一言既出,举世皆闻,常引天下无数士子文人争相追捧,执以尊礼。
这就是门阀的力量,用权势,金钱,名望和文化交织起来的大网,网上的线条纵横交错,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剪除,一旦帝王因其势大而欲除之,则会马上引起所有门阀和天下士子同仇敌忾的剧烈反弹,从而引火烧身。
这就是李世民对门阀深深忌惮却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所在,哪怕大唐的军队横扫四海,战无不胜,哪怕李世民被万邦属国齐尊为“天可汗”,但对国内的门阀世家却仍无可奈何,因为这些门阀不是靠军队能够剿灭得了的,一旦动手则马上失了民心,因为世家门阀的文化势力已然深植人心,大唐皇室能举屠刀杀人,但不可能诛心。
可是,李家与世家门阀的恩怨又是一个躲不开的矛盾,这个矛盾大抵要从关陇集团和中原七宗五姓自魏晋以来的纷争开始说起,解释起来很麻烦,那是一段漫长悠远岁月里的相爱相杀桥段,自魏晋以来,天下的统治权基本都由门阀世家所纵,连皇帝都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行事。数百年里,关陇集团与七宗五姓时合时争,有了共同的利益则合起伙来搞搞雨,有了利益分歧则毫不犹豫地抄刀互砍,双方跟疯子似的又是打骂又是相爱,像极了琼瑶剧里的男女主角。
比如推翻前隋一战,李渊自晋阳起兵,当时天下门阀世家欣然景从,一同扛起了起义的大旗,各家出兵出粮,煽动民众百姓共襄盛举,合起伙把前隋杨家王朝推翻了,而且推翻的速度特别快,争夺天下之战只花了一年时间,隋朝便轰然倒塌,由此可见世家门阀的力量多么强大可怕。
正因为如此,立国之后的李家对门阀也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一心想要剪除却不敢妄动,只敢偷偷摸摸在背后搞点小动作,用侧面迂回的方式压制门阀的势力膨胀,比如武德年间开科考,绕过门阀荐举,直接由皇室取天下寒士而仕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压制门阀权势的手段,对七宗五姓等大门阀的评价,李世民曾下过“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甚损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等评语。
这些话当然不是什么好话,由此亦可看出李世民对门阀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当年大家一起同过窗扛过枪,虽然李家也是七宗五姓里的一支,但角度决定立场,李家当了皇帝以后,门阀在他眼里自然跟以前不一样了,门阀势大,枝繁叶茂,挡住李家的信号了
所以贞观七年,李世民把当时的尚书省仆房玄龄召来聊了一次天,这次聊天很重要,其内容性质大抵跟百晓生的江湖兵器谱差不多,意思就是,李世民想重新制订一本氏族制,将天下的门阀世家重新排名定座次。
房玄龄老巨滑,当然看出李世民居心叵测,于是很聪明地把这桩不讨好的差事扔给了高士廉,由高士廉牵头,将朝中的中书侍郎,礼部侍郎,御史大夫等相当于副宰相级别的高官拢了一大堆,众人日夜不休,一个月后,一本重新修订过的氏族制终于冒着热气新鲜出炉。
李世民满怀期待打开一看,只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沉着脸把高士廉叫进了太极宫,关上殿门大骂了一个时辰,期间有没有表达强烈的跟高家已故妇女长辈发生超友谊关系的愿望,不可考,总的来说,李世民对这本新的氏族制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只有一个,它把七宗五姓里的崔家排在门阀世家第一名。
江山都姓李了,世家门阀里却还是姓崔的排第一,你崔家这是要上天啊。作为一手建立大唐帝国,同时弑兄杀弟父退位的霸道总裁,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恶气?必须打回重制!
没能领会圣意的高士廉这回终于明白了,原来李世民修氏族制是假,存了打压门阀的心思是真,于是高士廉忽然福至心灵,如佛陀悟道一般豁然开朗,连夜修修改改,第二天把崭新的氏族制20版本捧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看,终于高兴了,很好,李家排名第一,外戚如长孙家等排名第二,并列的还有新兴贵族如程家,秦家,尉迟家等等,而那些山东门阀世家,如崔家,范家,卢家等等,全部名列第三等,在豪门里属于末等。
这就对了,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嘛。
李世民爽了,但这本新的氏族制却令那些千年门阀世家不爽了,没招谁没惹谁的,凭什么我就末等了?还讲不讲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