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校雠与活字印刷-《天宋武功》


    第(2/3)页

    此刻,赵匡胤已经到了御桌前,二人正在计较如何行事。

    藏的之事,也是国之大事,赵匡胤这几日也一直在思考中。不过雕版的价格太贵,每页的书籍都要雕刻一个版本,雕刻一个版本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工夫,所需的时间也是好大,而整理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所需的工夫这样子算下来要几年工夫了,还有万一错了个字,整块雕版都没用了,除此之外还需保证此雕版的完整,工匠们的劳作。

    是以赵德昭便将活字印刷这一秘术上呈给赵匡胤,赵匡胤一听,手里头拿着一枚玉印章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印着,他让张德钧拿来几枚玉印章在印奁内蘸取了一些印泥,试了一下,澄心堂纸上便出现了一整排清晰的印章拓印,随即赵匡胤便明白赵德昭说的法子了。

    “这李煜果真是个妙人啊,澄心堂纸真不错,此纸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当然还有昭儿的活字印刷也是不错,若问世,则天下间修书越发简便,书籍价钱自然也便宜许多。”

    赵德昭听见赵匡胤如此盛赞,他脸一红,此法并非他所想,他道:“爹爹谬赞了。”

    此法果真不错,是以赵匡胤便让将作监李清与魏王赵德昭二人一并负责活字印刷之事。

    至于李煜,这一次也一并参与此事,归于二人下首,其余如韩熙载、徐铉、徐锴以及江南士大夫、士子也一并加入了校雠当中,朝廷也派了各地的鸿儒等人入京,与大宋翰林官吏一并修书。

    修书、校雠等事已经开展。

    至于活字印刷还在瓦子坡将作监内试验当中。

    这一日,秋高气爽,在瓦子坡一带。

    至于为何不用木材,赵德昭借鉴了历史上毕昇的想法,毕竟有上一世的经验在,赵德昭也担心木材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是以赵德昭也同毕昇一般,没有使用木活字。

    而泥活字因为成本低,用料随意,成为一种被使用的材料。

    工匠们按照魏王赵德昭吩咐,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识字的工匠们已经在毛坯上的一端刻上反体单字。

    赵德昭看去的时候,只见那毛坯上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

    因为这一次乃是试验,是以上面的字都是一个“一”字。

    它们被整齐得码放起来,搁置在一块板上,中间也有间隔,随即被推进大窑内准备进行烧制。

    石炭、木炭混在一起,此刻已经点燃了,而窑口已经被堵上,窑口附近的温度也一下子升高了。

    烧制的烧窑工匠便要更加自己多年的烧窑判断什么时候才能烧制完成。

    而在烧制的时候,窑内的温度极其重要,这时候则叫火候,火候过低,烧制的容易脆;火候过高,则那些毛坯活字就会一下子就会裂开缝隙,影响使用。

    烧制这些比烧制瓷器掌握的火候更要困难,而且烧制的时辰也不需要有烧制瓷器那样长。

    石炭已经烧完,等温度降下来后,工匠们才打开窑口,拿出烧制的毛坯字。

    等出来后,赵德昭便先看看这些木活字的成色以及耐劳度等。

    随即他让工匠们开始试验一下木活字的效果,工匠们便挑选了成色以及耐劳度等不错的泥活字。

    工匠们已经带来了铁板、药剂等。

    工匠们先在泥活字与铁板之间敷一层药剂,此药剂乃是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而成。

    因为都是同样的字,所以排版很简单,不一会儿,泥活字已经全部排在了带框的铁板上,与药剂极好地粘连在了一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