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拔帅之论、试验火器-《天宋武功》
第(2/3)页
“哦,我儿也认为王全斌可为帅。”赵匡胤惊道,“只是甚么?”
“从打仗胜负这方面来看,王节使固然是作战威武,让敌人闻风丧胆,儿臣相信伐蜀一战,王节使势必让蜀国臣服。可是还有一句话,‘守业更比创业难’,我大宋马上征战天下,可若是天下一统,还用武力征服,势必会激起恶战,人心相背。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哪个不是武力征服天下,可是到如今那些都去哪儿了呢?我相信王节使为主帅,对伐蜀有利。可是王节使并不是完人,他身上也有缺点,比如纵容士兵杀降敌军士卒百姓。”赵德昭顿了顿,道,“父皇不会开罪我吧。”
赵匡胤听了一下,感觉有道理,他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你说的有理,继续说下去。”
接着魏王赵德昭随即入内,完完全全地从整个征伐蜀国前期准备、攻打阶段、战后阶段分析了一下。
赵德昭分析道:“我大宋兵马粮秣军械充足,将士勇猛,伐蜀前之准备倒是充足。而蜀国大山横绝,大江滔天,攻打困难,而且天府之国,乃天下粮仓之所在,蜀国若下,我大宋岂止是多了一粮仓,另沿着长江天堑,黄金水道,我宋水师可沿江而下,挥戈江东。从战略上而言,两路攻击可佳,北线突破剑门关,东线运送粮秣辎重,两路并进,伐蜀无忧。只是战后问题,是最主要的。而今我大宋攻打蜀国,乃是拯救水火中的百姓,儿臣就怕王节使的这个毛病一犯,到时候蜀中百姓则会惧怕我大宋王师,抵抗王师入川蜀,我王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会出现危机啊。因此儿臣建议若王节使为主帅,可否挑选其他大将为副帅,节制主帅。”
赵匡胤听到皇儿赵德昭从这三方面开始说起,他一下子来了精神。
赵德昭认为王全斌军事天分极高,可约束部下哪一方面确实是做得不好,因此也需要在他出战之时须只拥有一部分的调兵权,其次应该安置两个副帅协助王全斌。
“崔彦进打仗还行,对待部下十分宽宥,却纵容士兵行凶劫掠。”
“刘延让、曹彬负责东路,也不行。”
“潘美还在郴州,吕余庆在湖南训练士卒。”
“李处耘现在外任,倒是顾不上。”
“……”
“石守信在郓州。”赵匡胤眼神深邃。
“若不如赵信和万松,这二人父皇应该信任吧。”
“赵信为霸府旧僚,倒是合适。万松军功不足……”
赵德昭忽然记起了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的几个同仁,他们的父亲辈都是大宋的猛将帅将,遂提议道:“父皇,你还记得大宋皇家军事学院内的几个小将么?这次不若让他们也参入伐蜀大军,如此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磨练。比如父皇一直称赞的骁雄军使呼延赞、李处耘之子李继隆、石守信长子石保兴、曹彬长子曹璨、表哥贺令图等人,将来大宋的将士可都要从军事学院出来的。”
“哦?”赵匡胤道,“这样也好,此番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历练,改日朕就宣布在学院内发布招勇令。”
“儿臣代那些学员谢过父皇了。”
“起来吧。”
赵匡胤心道,昭儿啊你那些心思我怎会不知,不过日后学院势必是培养大宋将帅的地方,自从学院设立后,那些课程可都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此教导出来的学生,知书达理、忠君爱国、爱戴百姓,这样才会更加死心塌地为大宋效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