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宰执天下》


    第(2/3)页

    这是有关以太医局为主,同时厚生司参辅,出人出力设立医学的决定。

    仿效国子监与武学,设立医学,培养医疗人才,最后再安排考试,将医师培养正规化。

    这是韩冈的想法。

    师徒传承的医术,一直是世间流行的主流。还有一种,就是转业或兼职的士人,范仲淹就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很多士人读了几本医书,又揣摩一阵医理,再多搜集几张方子,就敢给人治病了。

    这样的培养方式,的确能出名医,但更多的还是庸医,决不可能与正规化的教育相提并论,上正轨后,每年就能有一批的达到合格标准的医疗人员,。

    尤其是外科技术,依靠旧式的师徒传承,技术能保住不退步都难。想想吧,三四个人在一个小屋子中围着一具尸体,不说能研究出什么,周围的邻居有几个不会出首举报?

    而在国家默许的情况下,半公开的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对照,这才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的最佳途径。

    本来太医局中就有培养医生,这时候独立出来,设立医学,依靠之前的基础不会很难,如果年前能初步定下来的话,明年年中,就能开始着手医生了。

    医生的含义自与后世不同,而是跟贡生、监生一样。真正

    如今对医职人员的称呼,正式一点是医工、医官,民间也有郎中之类的俗称。韩冈也打算正规化,分成上下等级——这也是他现在所能做的,在制度上先弄出个有用的框架了。

    废除医工的称呼,日后只有医生和医师。

    想要成为医生,就得通过了考试或是得到推荐,然后才能在医学中读书。经过学习,再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医师。

    但医师只是开始,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驻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这么分倒是简单明了。”

    韩绛拿着韩冈的计划书,颇有兴致的细细看着。

    韩冈向韩绛细细解释着:“所谓驻院医师,就是在那些通过了考试,却还不能独挡一面的医师,他们还需要在医院中训练上几年,等通过了下一级的考核,才能晋升为主治医师。”

    “又要考?”

    韩绛为之咋舌,看韩冈所分的等级,想要做到主任医师,所要参加的考试次数,快要赶上进士科了。

    “总比贡举简单,贡生的资格一科可就只有一次。这里成了医师,不犯大错不会夺其功名。”

    “这样人会越来越多吧?”

    韩绛很敏锐的抓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名义上是在模仿进士科,但这头衔一直能拿下去,岂不是能参加考试人数会越来越多。

    “若驻院医师,迟迟不能晋升主治医师,还可以选择离开医院,自个儿去悬壶济世。诊所只要有医师资格就可以开了。晋级考试并不是一定要考,肯定有很多人有自知之明。不会一次”

    “在医院里可是能拿朝廷的俸禄!”韩绛提醒道。

    “从医最高能成为翰林医官,而在医院中任职,也算是拿朝廷的俸料。但并不是拿了朝廷的给俸,就能算是官的。外面的卒伍,一年还能拿多少俸料呢。”

    “等同于卒伍,怕是很多人不愿。”

    “至少能有个希望。特奏名录用的一干人,不都是文学、助教,有几个能入流,得到品级?”

    韩绛想了一想,便摇头笑了起来,韩冈的话有些牵强,但最后还是得看结果。

    “韩冈打算上请成立医学,主要还是为医院提供人才。京师的城东、城西两家医院已经培养出来大批人才。但十年之内,医院最多也只能普及到各州,在州城设立一座医院。京府大城则可以两所、三所,甚至更多,只会缺人,不会嫌人多。”

    “朝廷供给得起?”韩绛问道。

    “自是自负盈亏。”

    一个医疗体系若不能自己赚钱,就没有发展的可能。

    在这个时代,除了维护统治的军队与官僚体系可以在财政收入中分到一块大饼外,剩下的开支就是在典礼上的花销了。至于医疗,从来都是赚钱的。

    大规模的医疗福利,只有后世才能做到。而且在效率、成果、开支三者之间,后世也没办法得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韩冈没本事超越这个时代,他只能铺出一条路,让时代前进得更快一点。

    “城东,城西两家医院,可从来就没亏过本。诊金虽便宜,但收入足以支持两件医院的运作。”韩冈又补充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