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道州盘桓(二十)-《1852铁血中华》


    第(2/3)页

    但是在工业社会中,军队在打仗之前就得接受相当的训练。这就如同印度与中国比“人口红利”一样,印度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青年绝对数量的确是开始超过中国,可这中间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者是只懂得写自己名字的家伙。而中国的进入劳动年龄的青年中至少接受过初中教育,而且这些中国青年绝大部分也不是初中毕业后就劳动,他们也在初中毕业后接受过技校之类的教育。大部分进入劳动年龄的年轻人,都接受过高中乃至大学的教育,中国与印度的劳动力在出发点上就有巨大的差距。

    这就如同韦泽的部队一样,虽然现在只是草创,很多训练并不到位。但是这些战士与太平军乃至清军相比,存在的是“有没有针对性教育”的差别。放到韦泽部队的部队内,就成了大家不太在乎手里部队的人数,而是先考虑了部队士兵有没有接受过教育的问题。

    众人的目光头投到了管作战训练的韦昌荣身上,这位全军的总教习的本职工作就是部队训练,自然不可能让他就这么轻易的逃开去。

    韦昌荣明白众位兄弟们目光里头的意思,他嚷了起来,“这么多兵,练起来可不是小事。大伙的部队里面都得抽人出来!你们想让我一个人管两千人,想都别想!”

    柯贡禹自然是不怕,教导旅本来就有培训的任务。各种体能训练、基本军事训练,全新的战术训练都是教导旅的工作,他的部队人员今天进明天出已经是常态。胡成和指挥全军,这反倒是一把抓,怎么都一样了。后勤部队的林阿生对于人数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多了多干,少了少干。

    只有第三师的师长阮希浩比较紧张,现在韦泽的部队中四个师,第四师算是后勤部队,第一师则是教导旅,第二师归胡成和指挥。和这帮人比较起来,只有第三师是个货真价实的作战部队,师帅就是指挥一个师的部队。如果其他三位都能有自己的算盘,那第三师只能听命令。所以阮希浩颇为紧张的看着一众“前辈”,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师会遭到何种对待。

    “这样吧,咱们先把参谋部给拆了,各个师都建立起各自的参谋部。咱们的部队成立总参谋部。”韦泽慢悠悠的说道。

    “什么?!”张应宸原本没有参与讨论,他一个参谋长不直接指挥部队,所以没什么讨论的必要。现在听了韦泽的话,竟然要拿参谋部先动刀,这就轮不到张应宸继续沉默下去。

    “丞相!我们参谋部才几个人?每次打仗都要忙死,只嫌人不够多。你这一拆,我们怎么办?”张应宸完全没了刚开会的时候那股子疲态,此时他眼睛圆睁,先是完全坐直了,又嫌这么尚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干脆站起身来抗议到。

    “我准备调整参谋部,现在这个小参谋部指挥一千多人还行!就这么不断的扩军,那却是不行了。所以参谋部要扩大!”韦泽说道。回到这个时代,特别是在灌阳与清军打了一仗,韦泽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本他还是没办法避免那种对运动战的青睐,所以对部队的组织结构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感觉。

    在灌阳轻松击溃清军之后,韦泽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手头的这些几个月前还是农民的部队,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战斗力。别看在韦泽抄袭的成套指挥以及作战体系下大家学会了在战场上拍着队列行动,能做到走到清军面前先开枪再肉搏。那前提是清军渣渣又渣渣的战斗能力。韦泽手下这支屡败清军的部队在同等条件下和英国龙虾兵们对战,韦泽相信自己打十次得败十次。

    既然如此,韦泽干脆就采取了这个时代比较经典的两个组织体系。一个自然是排队枪毙的战术,另外一个就是德国的总参谋部制度。别看德国给人的印象是刻板,然而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国王、俾斯麦首相、老毛奇参谋长,这三位加起来二百多岁的“三驾马车”其实是极为新潮的。参谋本部也好,铁路运兵也好,还有各种新式武器以及新式战术的应用方面,三个人都颇为激进。

    韦泽对参谋本部的最大认知,就是军事指挥官在军队中的职务的不断变化。军人们从低级军官开始,如果表现出色,就会被选入相对应的参谋部工作。如果在参谋部工作中表现出色,就会在晋升后继续分配到一线部队指挥战斗。再经过几次这样一线指挥官与参谋部人员之间的来回调动工作。更优秀的则会被选拔到军校学习与当教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