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同安城内有清兵一千,大多都是剃发汉兵,极少有真鞑子,由于他们的主力并未在此地,与厦门岛处于相安无事状态,双方是你不惹我,我不惹你 可是现在不同了,随着与台湾交易越来越频繁,永胜伯郑彩明显可以感受到厦门岛的生存空间太小了。 要想得到更多的物件,想换来更多的安全感,他永胜伯郑彩的手必须要伸出去,这样,方才能得到的更多。实在是时势所迫啊。 谁说是人到中年万事休?那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定远侯郑联认真地审视着他的大哥,像是重新认识了一样……大哥变了,不是那个总是冷冷地看着别人,一切都似毫不在意的大哥了…… 永胜伯郑彩对着二弟用力地点了一下头,动手吧! 定远侯郑联的眼睛里也放出了光茫,大声说道:“大哥,干他娘的!” 永胜伯郑彩激动了一下子,就马下又板起了脸说道:“急什么,三弟说他们汉唐集团有一种叫手榴弹的物件还有炸药包,爆破筒好像能卖于我等正好等着汉唐集团的机帆船来这里后,我等再一一定夺而且,你还要把王翰林的千金给汉唐集团的那个梅经理送去” 王家大小姐同意了?定远侯郑联想到这里,差点笑出声了但听得大哥不满地哼了一声,他到底没有敢笑出声来那王翰林家里一定是乐坏了吧?到底是把足足有20岁的女儿嫁出去了做大做小未尝可知但至少是许了人家,还是永胜伯郑彩亲自做媒。相当有面子了。 还有他可以去台湾看看了…… 王翰林的身份在厦门有些特殊。 明代是明大陆君主**政体发展到具有绝对的权力。 事实上,在明大陆,越是农民,越是底层出身的君主,他们对大权越是迷恋,不管是国家还是家族,甚至是一个家庭都要一个人说得算才是正道提起这个,扯远了些。 明代嫡长子继承制使皇位的获得不是凭借德行才华,而是由天生不可改变的身份地位所决定。 储君不必是贤才长者,可能是年幼无知资质鲁顿,甚至是德性败劣的人,若想使国祚长久而废立太子,又往往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后果,为万不得已的最下策。 于是,如何培养“生于深宫中长于妇寺之手”,不知忧惧的储君的才能,使其行为能合乎一定的规范,进而成为能治理国政的贤君圣主,遂成为政治中重要的课题。 这时候承担这一重任的正是经筵讲官,也就是翰林学士了。 所以,明代的翰林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而在经筵讲读中充当讲官的都是翰林中的精英分子。有他们当老师,对皇帝的素质的培养无疑是起重要作用的。 而翰林经科举入仕,所以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多具有一番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君主的理想化。他们对君主有着极高的角色期望 无论其职能是参与政事为主还是掌管文辞为主,翰林的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趋炎附势之徒。 特别是在明代以后,翰林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确实是熟读历史的公知这种构成决定了翰林群体势必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社会示范作用。 但是,到了明末时期,随着皇权势力的加大,翰林的作用日渐式微原因很简单,皇权加大,就意味着地方的势力加大,表面上这两者矛盾,事实上,在独裁统治国家,大独裁者永远不会是得利最多的人所以才会有内斗不断,不断的有清理内部的事情发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