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炼之锁 灵昧之火(上)-《问镜》


    第(2/3)页

    余慈必须换个思路。

    要换思路,就要把里面的内核搞清楚。

    前段时间在洗玉湖,余慈曾与辛乙探讨过这个问题。

    按照辛乙的看法,十方慈光佛咒誓,涉及人之三法与天人三法六道枷锁,余慈已经突破了生死之限,算是破解了一条,但还有五道,固锁不变,最好是利用勘天定元的机会,直接改易天地法则体系,撑开一片空间。

    这可谓是釜底抽薪的手段了。

    可现在想想,辛乙的眼力虽是精到,却因为不知前因后果,做出的判断有些相当然了,当然也不排除当时他的“说客”身份,带来的“夸大其辞”效果。

    此刻余慈沉下心来,不只是从“天人九法”,甚至还从佛门体系的角度去考虑,有不懂的地方,就问“杨祖”。

    这位虽然已经是不再是开派祖师,而只是一场幻梦所化的“接引”,但见识广博,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包括玄门、佛门最高层次的奥妙,简真是信手拈来,无所不知,以至于余慈都怀疑,是不是上清宗存在太霄神庭内部的经文典籍,都已经被这位给消化了。

    之前的一段时间,余慈就是这么潜心琢磨。

    现在,已经略有所得。

    十方慈光佛的宏誓大愿,作用于他身上,隐性的自然就是困锁住他修为境界的“枷锁”,而在明处的,就是平等珠和心炼法火。

    二者一为“平等”,一为“差异”,其实就是展现万劫不易的真性与千变万化的名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按照余慈现在的理解,粗略来讲,所谓“真性”,用天人九法的理论对照,就是灵昧。

    至于“名相”,则是世间万物的结构形态,类于造化法则。

    然而这不完全是客观的存在,而是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心之所感,亦是经灵昧作用,与真幻相关,甚至与动静、阴阳、道德都有关系。

    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细究来,倒也简单。

    因为像是东方修行界区分天、人、天人这样的分类,在佛门是没有的。

    佛门体系中,一应根本之法,莫不由心而发,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法则,都要从“心”中走一遭,讲求的是入得、出得,出入之间,就形成以“灵昧真性”为中心的复杂理论结构。

    辛乙认为“枷锁”是在人之三法与天人三法上,正凸显了佛门体系的这门特性。

    从这上面看,十方慈光佛的加持也好、禁锢也罢,最终落脚点,肯定、也必然是在“灵昧”之上。

    如果余慈是剑仙,倒好办了,心剑一发,斩枷落锁,量十方慈光佛也拿捏不住。

    可惜,承了这宏愿,余慈想把剑意纯化到那种境界,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至于请人帮忙,就算曲无劫复生,面对他变幻万千,与灵昧浑化一处所谓“枷锁”,最大的可能还是连人带锁一块儿斩了。

    这就是“心锁”,深藏灵昧之中,外力难入,除非……

    除非“述之于理,显之以象”——说明白点儿,就是要把隐性的束缚显化出来,并进一步稳定住,形成可以感知、描述、触碰的“外象”,才有那么一点儿可能。

    是的,这就是余慈现阶段的打算。

    若是其他修士,面对浑茫不明的所谓“心锁”,九成九都不知该如何入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