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旁观无妨。” “怎么旁观?” “不妨体验一回‘外道神明’的加持之法?” 余慈将杨朱之事,去掉一些敏感信息,对薛平治提起,若以此法加持,二人临时成就信力通道,若余慈允许,自然可以互通感应。他也是想试验一下,这等加持之术,在不久后的乱局中,是否能起到作用。 薛平治也是很感兴趣,他们这一方,若真能借此手段,形成合力,与罗刹鬼王的交手,将更有胜算。 “便依天君所言。” 两人也不耽搁,当下便尝试了这“外道神明”的加持之法。 说起来,薛平治的道基,也是正宗的玄门路数,一旦上了路,比杨朱还要契合,而这一条“生死”上的牵系,也让她颇有几分感慨。 略过薛平治的复杂感受不提,余慈与她试验了几次具体的加持操作,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共享了感应,以幽蕊为跳板,意念降临飞魂城。 余慈也不急着去见夏夫人,能就近观察飞魂城基业的机会,也不太多,他先将念头悬居高空,俯瞰下来。 飞魂城临海,核心区域足有万里方圆,倒不是像八景宫、清虚道德宗、离尘宗这等高悬天外、另辟虚空式的结构,而是扎扎实实,建起了城池。 巫门法度,自与天通,有移山填海之工,又尽得地势之妙,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不管陆上海中,都勾连地脉,圈拢洞天,自是应有之义。整体观来,但见城中有城,依法列布,气象沉凝;城外则洪波涌起,拍击高墙,堆卷如雪,却是在朴拙之中,见得雄壮巍峨之气。 玄门有望气之法,余慈是不懂的,然而一法通,百法通,这种汇聚千百强者一宗中枢之地,如何排布,其中法理,总免不了有“天人感应”的规矩。 知此法度,便大略可知当前情况。 这需要足够的高度——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足够层次和境界。 余慈是以真实之域的眼光来解析。 见这等若一国的坚城之中,法理虽在,气象虽盛,然而并不统一,隐然划分两半。其中还不到彼此冲克的程度,然而明显大小不均。 很不幸,余慈捕捉到的夏夫人的气机,就处在弱势的位置。 从这一点上看,之前夏夫人、幽煌、祖巫堂三方对峙的情况确实已经改变了,夏夫人与幽煌则也有了高下。 被苏双鹤坑了的夏夫人,已经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下风。 而且,这个势头还在持续推进下去。 若再想深一层,应该也有此一劫来,夏夫人以“外人”的身份执掌飞魂城,城中修士积累下来的不满,在其全盛时期,自然无所谓,此时却尽都形成了反噬之力,不可低估。 余慈摇摇头,锁定夏夫人位置,径直投影过去。 此时的夏夫人,正居于飞魂城中央位置,一处高阁之上,凭栏倚望,神思缥缈,周围不见旁人。余慈来得坦荡,气机明了,使她微微一颤,收回在夜空中巡游的视线,转过身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