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胖子-《问镜》


    第(1/3)页

    谢严和余慈的到来,把两相结合,是锻炼神魂的极好办法。

    轻车熟路之下,余慈“心湖”扩张,一组巨大的同心圆铺开,并且很快形成了一个由感应信息到做出判断、由做出判断而明确环境、由明确环境而更清晰感应的良性循环。

    慢慢的,一组模糊的轮廓呈现出来:有栏杆、有修竹、有隐约的人形,还有活泼游动的细长生灵。

    这是身畔的云竹园。

    如此感应,正是解良所说的还丹修士一颗金丹“虚空悬照,映彻大千”的状态。

    以前,余慈能够利用五方通灵符加强神魂感应,在长时间准备后,进入此一状态。如今,无论是进入的方式还是准备时间并没有缩短,可是,呈现此状态的“地方”却改变了。

    在这里,天色沉暗,上有明月悬照,山林静谧清幽。中央小湖波光粼粼,如撒碎银。湖水中,游动着一个模糊的影子,那是余慈已经呈现,却仍未成形的心象。

    不知何时,余慈的心神已经进入了“心内虚空”之中。

    关键就在中央小湖上。

    余慈布置的“心内虚空”的结构布局中,明月代表着过去的痕迹,无边黑暗便是亟待探索的未来,而山林小湖,则构成了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其中,中央小湖可以看作是余慈的形神本体,外围山林则是以照神铜鉴为代表的“外物”映像,二者相对相成。

    在余慈看来,在中央小湖中游动的影子是“心象”,但不能将中央小湖和心象区分开来。小湖其实是“心象”的延伸,是他的“物象”的某种象征,正对应着神魂、或是“同心圆理论”的基本结构。

    因此,很自然的,代表着神魂结构的“心湖”便与中央小湖浑融一体,无分彼此。

    当然,不能忘记还有外围山林所象征的照神铜鉴在起作用。这件宝物除了映衬心象,还在“心内虚空”和外面真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使本来相对独立的“心内虚空”,与外界天地生联系。

    这种情况下,余慈可以在“心内虚空”进行神魂感应,联通外界,再将感应到的信息投进来,倒似是照神图在“心内虚空”复现一般,只是范围和清晰度什么的,就不能强求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