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蠹修-《问镜》


    第(2/3)页

    余慈描画心象仍无头绪,不过要说完全没有进展,倒也不对。此时在黑暗虚空中,便有一轮明月悬照,有一层微弱光晕,从中弥散开来。

    在此“心内虚空”之中,一切形象都可算做心象,都是有其特殊意义的,代表着自我“物象”、也即肉身神魂的实际状态,比如这轮明月——那是他之前十余年修行的印记。

    不过对这轮明月,他并没有刻意描画,而是念头一动,便出现在虚空中。性质有些混淆了:这算是心象,还是“心内虚空”的一部分?

    疑惑存在,但有了这轮明月,余慈总算是找到了些感觉。

    他便觉得,有了明月悬照,无边黑暗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孕育着,“心内虚空”中仿佛涌动着一股暗流,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黑暗的东西归拢清楚。

    从常规修行理论上看,《玄元根本气法中,“物象”生“心象”,似乎就可看做是“洗炼阴神”,做的是通神中阶的功课,里面也有“澄静虚空,一尘不染”的洗炼法门。

    当然,在《玄元根本气法中,这些不过是洗净“画布”的前期功课,重点还是在在描画心象上。

    余慈并没有闭门造车,他曾向于舟老道请教过。但老道修行,偏重于实证部的风格,对这些比较玄妙的感应之类,表现得比较谨慎。不过,他记得实证部里有一位师弟练成了此法,答应替余慈向那人请教一下经验。

    对此余慈比较期待,因为实证部别的不说,总结出的心得经验,往往都是参照可行性非常高的,和解良这种注重自我感悟的方式大不相同。

    同时,受老道提醒,余慈也觉得多多请教别人,开拓一下思路是个不错的办法。所以,他除了在观中,向几位成功凝成阴神的师兄请教心得,还写信向他认识的两位宗门天才弟子求教。

    李佑的回信来得很快,也非常简洁,就那么四个字:

    “饶了我吧!”

    那家伙果然是不擅长这一套的。

    余慈也不意外,而等他收到梦微的回复时,时间又过了两日。

    此时余慈是在前往小谷修行的路上。说来也巧,他正要出观门的时候,来自山门的回信恰好送达,余慈也就顺势拿了,仍往小谷去。

    李佑的回应只一眼便成,梦微则是非常认真地进行回答,满篇工整的小楷,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儿错漏,只看了两眼,余慈便端正心思,凝神细观。

    “……心象一物,极重个性,人人不同。我难以提出什么建议,不过就描画本身,我有一点儿话说。

    “宗门四部,道德部重感应、学理部重思辨、戒律部重规矩、实证部重实效,每部修行,侧重点都有不同。解师叔以天纵之资,兼通道德、学理、戒律三部,《玄元根本气法也被长辈仙师评为‘三部贯通,引为极致’,那么道德、学理、戒律三部精神,必然在其中有所反映。

    “从师弟来信看,似乎更重视感应一面。然而学理之思辨、戒律之规矩,也不可忽略,否则纯粹感应,便容易以空对空,致幻入妄,师弟不可不慎。”
    第(2/3)页